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656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结果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晚年,他因为贪读犯事,因此便被罢黜为嘉兴知府。
  原本以为刘观这辈子又到头了,结果他神奇地发现,京里又发生了大事,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建文皇帝垮台,此前建文帝的党羽被一网打尽。
  朝中一下子多了许多的官职,而朱棣登基为了收买人心,让人一查,嘉兴不是还有一个从前的左佥都御史吗?资历足够,最重要的是,因为刘观被罢黜的原因,所以没有和建文皇帝胡搅在一起。
  虽然犯了一些贪渎的过失,可忠诚上没有问题,于是立即召回京城,不但官复原职,而且还从左佥都御史,很快升任了左都御史。
  左佥都御史和左都御史虽然一字之差,实际上却是天壤之别,于是这刘观又稀里糊涂地完成了人生官场生涯里的一次大跨步。
  更神奇的是,刘观担任左都御史之后,因为各种不着调,可谓是人人憎厌。
  吏部尚书蹇义讨厌他,当时的左都御史陈瑛也厌恶他,此前的礼部尚书吕震虽也不是好人,却也觉得这种人他……神经病。
  甚至连张安世的姐夫,一向与人为善的太子殿下朱高炽,也看不惯他的为人,甚至还当场训斥过他。
  再加上刘观又犯了罪,于是乎,又被罢黜。
  可就在这个时候,神奇的事又发生了,吕震倒台,陈瑛也倒台了,就连蹇义也因为宁国府的事情自杀。
  朝中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大的高位,而天下有资历者,就只有这么多,且这些人,不是蹇义的门生故吏,就是吕震或者是陈瑛的党羽。
  这满朝文武,数来数去,能接任礼部尚书的,竟是一个都没有。
  最终,朱棣又想起了这个罢黜的刘观。
  不管怎么说,这人资历是够的,最重要的是……他和蹇义、陈瑛、吕震等人都无瓜葛,不就是一点小错嘛,于是乎,刘观又完成了人生中的大逆转,直接从罪官,非但官复原职,而且又从左副都御史很快就提拔成了礼部尚书。
  当然,刘观虽然贪财、好色,而且吃相难看,可这个时候,他却急了。
  听了杨溥的介绍,这铁路的油水实在太大了,这若是让什么专长之人去建设和管理,那还了得?
  于是乎他再也淡定不下去,立即义正词严地跳了出来。
  众人听了刘观的话,还没有反应,杨溥便先笑吟吟地回应道:“刘公,此言差矣,这天下,读了孔孟之道的读书人,也不曾见人人都有仁义廉耻之心,何以未读四书五经就一定鲜廉寡耻呢?”
  这话可谓是绵里藏针!
  而刘观听了,却面不改色。一个人道德可以低下,但是自我认知上却决不能认为自己无耻。
  于是刘观道:“这是涉及到国本的大事,岂可如此的儿戏呢?杨学士未免太轻浮了。”
  刘观可不是好惹的,他招惹的人多了,可又如何呢?
  招惹了谁,最后他不都升官了吗?何况你杨溥算个什么东西,我堂堂尚书,你虽为太子心腹,可品级却比我刘观差得远呢,现在不还是没有轮到你们说的算的时候吗?
  杨溥轻轻皱眉,看向杨荣等人道:“诸公也是这样想吗?”
  这满朝的公卿,自是个个不言。
  虽说站在这里的大臣们,许多都是不喜刘观的,可谁敢这个时候,给科举取仕的进士们来一个釜底抽薪啊,要知道,大家可都是进士出身,这不是自断生路?
  刘观自然也是明白这点,于是得意地道:“杨学士,你还年轻,行事要稳重,治大国如烹小鲜……”
  张安世在旁,却是笑了起来。
  刘观虽对杨溥一副倚老卖老的样子,可见张安世忍俊不禁,却不敢等闲视之。
  他可是很清楚,张安世这家伙可比杨溥难对付得多了。
  当下,他便笑吟吟地看着张安世道:“威国公莫非有什么高见吗?”
  张安世淡定地道:“我就一个区区外戚,哪里有什么高见,你是礼部尚书,身居要职,而且还读过四书五经,一定比我懂得多。依我看,这事还是陛下定夺为好。”
  朱棣颔首,他轻轻地皱着眉头,沉吟着道:“修建铁路,现在而言乃有百利,此事……若是各省想要修建,朕无不应允。至于如何修建和管理,却还是教各省以右都督府铁路司来参考为好。先修一修看看……”
  刘观听罢,脸上立即浮出了喜色,第一个站出来附和道:“陛下明鉴啊。”
  众人却只觉得陛下说得云里雾里,似乎还未表态决心,有人似乎领悟了朱棣的心思,却有人一脸狐疑。
  不管怎样,此时大家都很一致的没有异议,纷纷道:“陛下圣明。”
  今天的议事也差不多就到尾声了,朱棣也显出了几分倦意,众臣退下。
  张安世今儿没有单独留下来,也随着人流,告退而出。
  “都督,都督……”
  张安世出了大殿,在前头走着,听到叫唤,驻足,却见杨溥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
  张安世笑着道:“杨学士方才真是大出风头,我看,不久之后就有恩旨来了,一定要升你的官。”
  杨溥却是脸色铁青,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张都督方才为何不与那刘观据理力争?铁路的事,花费巨大,动用的民力之多,不亚于是修黄河,若是不谨慎,是要出大乱子的。”
  看杨溥气呼呼的样子,张安世却是很从容地点头道:“我知道啊。”
  杨溥看着张安世的样子,眉头皱得更深了,道:“都督既知,就决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铁路不如不修。”
  张安世道:“杨学士是聪明人,既然是聪明人,难道没有想过,为何陛下对此,也没有坚决的态度吗?”
  杨溥没有多想就道:“这自然是因为,涉及到了各省,若是陛下彻底采用下官的方案,各省必然对铁路不甚用心,甚至可能,会有人暗中阻挠。他们是山高皇帝远,即便陛下也未必能时刻监视,怕有人成心使坏,所以……”
  “这就对了!”张安世深以为然地点头道:“否则以陛下的性子,只怕早已暴跳如雷,那刘观哪里还敢多嘴?”
  杨溥道:“可是……”
  张安世道:“可是什么?可是你担心……这些人会闹出乱子?哎,我们在直隶的新政,何其不易啊。可你有没有想过,这新政的推行,哪里有这样的容易?历朝历代的变法,你又何曾听说过有不流血的?”
  “所以啊,与其这个时候据理力争,倒不如……就拭目以待,看看他们怎么折腾,我张安世敢说,无论是谁,要修什么铁路,他都修不成。不但修不成,且还会惹下天大的祸端来,你不给他们机会折腾一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有本事,到时反而对推行新政和铁路不易。”
  顿了顿,他最后轻声道:“与其如此,那就让他们自取灭亡吧。”
  杨溥沉默了,他一下子明白了张安世的意思。
  缓了缓,他才又道:“都督也未免太看轻天下的官吏了,或许他们真的办成了呢?”
  张安世的唇边勾起一丝笑意,道:“他们能办成,我张安世可以裸奔、吃屎,我立字据!”
  杨溥猛地,想起了京城里谣传了很久的某些流言。
  他一时默然,骤然之间,好像是霜打的茄子,再也没有开口说话了。
  “哎……”杨溥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面带怆然之色。
  以他的智慧,当然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是什么。


第373章 罪魁祸首竟是他
  众人退朝散去。
  朱棣却看着一份份的奏报,默然无语。
  他双目死死地盯着一份杨溥所送来的舆图。
  此时,他脸色微微有了一些变化。
  一旁的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该用午膳了。”
  朱棣则道:“这铁路好厉害。”
  “啊……”亦失哈诧异地看着朱棣,又忙垂头。
  朱棣这才醒悟,侧目看了亦失哈一眼:“午膳?朕现在没心思吃。”
  “可是……陛下……”
  朱棣道:“你在宫中这么多年,朕来问你,这铁路既能挣银子,又能连接天下各处,可谓百利而无一害。若是我大明用此路联通起来,可有什么好处?”
  亦失哈道:“若真如此,实乃天下大幸。”
  他的回答四平八稳。
  朱棣却笑了笑道:“天下大幸?可不只这样简单啊。若是当真联通,则天下再无山高皇帝远之地,政令可以通达,若遇灾情,不需征用大量的民力,即可随时运输钱粮,却无损耗巨大之虞。”
  “再有,往细里说,若是哪里胆敢叛乱,朝廷的大军,便只需几个朝夕的功夫,便可调集人马应变。秦始皇修驰道、隋炀帝通运河,这都是功在千秋的大举,朕若能将此铁路修成……”
  朱棣说到这里,突然脸色又微微一变,似乎开始觉得,好像自己的举例并不太恰当。
  隋炀帝可是一等一的昏君。
  至于秦始皇,名声也不甚好。
  他所举的,竟都是暴君的先例。
  亦失哈立即明白陛下为何停顿,却笑着道:“陛下,始皇帝和隋炀帝功败垂成,和现今可不一样,无论是驰道还是运河,虽都是功在千秋,可修建期间,却是徒费民力,花费无数的公帑,这才导致天下人人怨声载道。”
  “可从右都督府的情形来看,这铁路的修建,非但没有带来怨气,反而百业兴旺,所以奴婢以为,此三者虽都是好事,可这铁路却不同,它是好上加好。”
  朱棣失笑道:“你这老奴,好一张利嘴。”
  亦失哈忙恭谨地道:“奴婢万死之罪,不该多嘴。”
  “可你说的有道理。”朱棣道:“太子仁厚,皇孙还小。朕啊……也已年迈了,越是这个年纪,心里越发的有几分急迫。有些事,若是朕不干,到了儿孙辈,他们未必有这样的魄力敢去干。朕是马上得来的天下之人,人若还在,尚可以弹压那些不臣,使人不敢怀有篡逆之念,也可以不必去理会百官的反对。可若是儿孙们克继大统,就未必能如朕这般随心所欲了。”
  朱棣振奋精神,他虽显得疲惫,却又显露出几分振作之色:“所以……此等对后世子孙们有大用的事,朕要想尽办法办成,不能将这些麻烦遗留后世。下西洋是如此,这铁路……看来也该是如此。”
  亦失哈犹豫了一下,道:“今日殿上,那杨学士所提的倡议……”
  朱棣摇头道:“杨溥此人所言甚有道理,可是他不明白。”
  听到朱棣最后说的不明白这三字,亦失哈却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点点头。
  朱棣道:“朕想要迅速将这铁路修起来,要尽快普及至天下。若是采用他的方法,这天下两京十四省的官吏,怕是没有一个人肯愿修这铁路了。那些鳖孙们,朕难道不知道他们的性子吗?如礼部尚书刘观这厮那般,别看他们平日里叽叽喳喳,可哪一个不是无利不起早。”
  “倘若采纳了杨学士的策略,这修铁路对天下各州县非但无利,反而有害,他们非但不肯修,反而还要想尽办法阳奉阴违,从中阻挠,真要如此,只怕朕有生之年,也无法见这铁路连接南北了。”
  亦失哈道:“陛下实在圣明。”
  朱棣摆摆手道:“这非圣明,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罢了,毕竟……这天下没有数百上千个张安世,既如此,那就给他们一点甜头吧,照着他们的法子来。”
  “明日,让文渊阁与各部进行廷议,推荐一人主导铁路修建事宜,再下旨意,命天下各省各府各县,委派人员,至栖霞学习铁路修建、管理事宜,其他的事……朕也就不管了,由着他们去。”
  亦失哈不禁叹了口气。
  朱棣看了他一眼道:“你叹息什么?”
  亦失哈便道:“奴婢没想到,陛下也有这么多忧愁的事,陛下乃是九五之尊,却还需与百官妥协。”
  朱棣失笑道:“是啊,正如朕只有一个张安世,而朕也只有一人一般,朕在位,精力远不如太祖高皇帝,连太祖高皇帝许多事都鞭长莫及,其精力和效率都远在朕之上,何况是朕呢?上天留给朕的时日不多了,朕所能做的,便是尽力遗下福泽,传之子孙。”
  说着,朱棣叹息一口气,又想起什么,随即道:“朕教你传给天下诸王的密诏,可有回应?”
  亦失哈道:“已有一些回音了,赵王和汉王……”
  亦失哈说到汉王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看了朱棣一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6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6/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