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陛下,不可啊,百姓苦困,岂可坐视百姓苦不堪言,而行此好大喜功之事?”
  朱棣立即就后悔方才的话了,入你娘,你骂朕好大喜功?
  此时,又一个道:“陛下,臣以为期期不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汪洋大海,不过不毛之地而已,我大明中央之国,如何要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拓展汪洋。太祖高皇帝在时,就曾……”
  “陛下……”
  “陛下……”
  就在所有人喋喋不休的时候,却有一人徐徐站了出来,慢条斯理地道:“陛下,臣也以为不可。”
  众人看去,俱都沉默。
  这是户部左侍郎,夏原吉。
  现在的户部尚书郁新体弱多病,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郁新活不了多久了。
  而夏原吉这个户部左侍郎,才是户部如今真正的掌舵人,他很受朱棣的信任,而且对天下的钱粮情况了如指掌,再加上他在官场上的威望颇高,百官十分敬重他。
  某种程度来说,夏原吉就代表了整个国库!
  此时,他先朝朱棣行礼,才又道:“陛下可知当今天下的实情吗?”
  朱棣凝视着夏原吉,这一次轮到朱棣沉默了。
  夏原吉道:“陛下登基以来,先是浙西水患,至去岁,又是松江和苏州水患频繁。大明自去岁出海,却毫无收获,粮草储备已经用了十之八九,而且灾荒不断发生,内外俱疲,国库空空如也,赈济百姓都来不及,哪里还有钱粮供给下西洋的挥霍?”
  朱棣终究还是忍不住,就道:“那么夏卿的本意是什么呢?”
  夏原吉道:“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赈济饥民,减轻赋税、徭役,停建下西洋之宝船,停止向云南、交阯采办金银。与民休息,此为大德。”
  朱棣听罢,冷冷道:“赈济饥民,可赈济的钱粮去了何处,饥民得到了缓解吗?减轻赋税和徭役,据朕所知,百姓并没有得到减免,反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太祖高皇帝所定下的税赋,比之宋元,可谓是低的令人发指,可是夏卿家是了解民情的,朕来问你,如此低了税赋,百姓的负担可有减轻?现在又要减轻赋税、徭役,这减的赋税和徭役到哪里去了?”
  夏原吉对这却是一时间无话可说,有一些情况,他还是知道的,可是站在他的立场,似乎也只有如此。
  故而他道:“只是国库已无银了,若是陛下继续印制宝钞,这宝钞现在在民间,也已无人愿意接受,陛下有凌云之志,可臣……却只好进上忠言,百姓已经疲惫,税赋也已花费了七七八八,再无银子供应下西洋的所需了,恳请陛下明鉴。”
  不装了,摊牌了,就是没钱了,你看着办吧。
  朱棣勃然大怒,只是这满朝之中,似乎也都沉默,便是他的儿子朱高炽,竟也一声不吭,没有站出来为他说话。
  ……
  此时,一辆辆的马车开始装车。
  一车车的银子,在几经计算之后,总算是计算完毕了。
  张安世几乎是叉着手,现如今可谓是踌躇满志,口里道:“都给我小心一点,都小心一点,还有,二弟、三弟,你们给我盯紧一点,可别让人偷了咱们的银子……”
  邓健就站在张安世的一旁,他今日本是奉了太子妃张氏之命来看望承恩伯的,谁晓得被抓了壮丁。
  此时,他忍不住道:“承恩伯,您这是……”
  张安世这才将自己的视线从装银子的马车上头移到邓建的身上,道“银子放在这儿,我不放心,想了想,还是将宫中的分红,送到宫里去吧。”
  邓健顿时瞠目结舌地道:“这……这……得有多少银子啊……”


第113章 赚翻了
  张安世回头,微笑着看着邓健。
  他喜欢邓健,因为邓健是个难得老实本分的太监。
  张安世道:“说出来可能吓死你,反正……这都是这些日子卖书和买报所得,是天文数字,陛下得五成……”
  邓健越发看得头晕目眩了,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因为箱子比较贵,其实也确实贵,所以张安世直接让人用竹篓子来装。
  这一个竹篓子,只能装下三千两银子,明朝一斤十六两,便是接近两百斤的纹银。
  而现在……单单送去宫中的竹篓子,就需五百个。
  一辆马车,只能装载五个竹篓,也就是……张安世需要一百辆马车。
  而且寻常的马车,还拉不动这样的重物,所选的马车,还是朱金亲自从各处车行里精挑细选来的。
  邓健觉得匪夷所思。
  越看越觉得恐惧,就在他眼睛都看直的功夫。
  张安世拍拍他的肩,笑着道:“此次,你跟着我一道押运,到时候……到陛下的面前刷刷脸,陛下龙颜大悦,一看你,咦,咋每次有好事的时候都有你,少不得又对你印象大好几分了。”
  “啊……”邓健一听,就来了精神,这倒是实话,做宦官的,最清楚隔三岔五能在皇帝面前刷刷脸,尤其是有喜事的时候出现在皇帝面前的好处了。
  于是他感激地看着张安世,忙道:“多谢承恩伯。”
  张安世随和地道:“不要这样的客气,我们是一家人啊,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
  邓健又被感动了。
  他在东宫当值,一直侍奉太子和太子妃,时而要来张家跑腿,说起来,他和张安世也可算是朝夕相处了,只是他终究只是个宦官,被张安世当做一家人,难免心里感动。
  “是,是……”
  “咋的,邓公公眼里进了沙子吗?”
  邓健抹着眼睛,小鸡啄米地点头:“是啊,是啊,咋会进沙子呢,咱……咱……”
  张安世微笑着道:“好啦,咱们准备出发。”
  邓健于是振奋精神,心里已经开始想象,当着皇帝的面,跟着张安世汇报这些情况时,朱棣龙颜大悦的模样了。
  承恩伯长大了啊,晓得疼人了。
  遥想当初,承恩伯那没心没肺的时候,邓健感慨万千,咱没白疼他啊,他是有良心的人。
  在张安世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车队,很快自东安门入城,一时之间,城中不少人来围看。
  朱勇和张軏还有丘松三个,在后头押着,带着从府里来的亲兵们警戒。
  数十个张安世雇佣的人,则每人盯着一辆车,与车夫同行。
  张安世和邓健则在前头开路。
  一路围看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议论纷纷。
  “那马车里装着啥呀?”
  “听说是银子……”
  “怎么可能!呵呵,哪里有这么银子!”
  “你不晓得吗?这黑心贼……他搜刮了无数的财货。”
  “啊啊啊啊……”有纶巾儒衫的读书人嗷嗷叫,像疯了一样哀声道:“家父修书来说,为了买书,花费了家中两千五百两纹银……这该死的……”
  众人一点都不同情地看着这读书人。
  因为其他的读书人,根据他们的了解,自己家里花费也不少,大家都是冤大头,同情你,谁来同情我来着?
  至于其他寻常百姓,则木然得没反应,说实话,别说两千多两银子,就算是两百两银子,对于他们而言,也已是天文数字了。
  就为了买一本书?
  换做是谁,只怕也无法共情。
  这浩浩荡荡的车队,直接招摇过市。
  那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还有应天府,就算是一头猪,显然也察觉到气氛不太对了。
  于是,隔三岔五就有人来阻拦,上前打话:“前头何人,往哪里去?”
  张安子自是泰然自若地道:“东宫张安世,入宫!”
  对方略显迟疑,以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
  于是道:“只怕还需卑下禀报……”
  “报个鸟。”张安世如今底气足,不客气地道:“入你娘,瞎了眼吗,也不看看我这是去做什么?这报喜的事,还轮得到你们?滚一边去。”
  这种事就是这样,你但凡跟他们是商量的口气,他们可能就有许多的理由来和你打太极。
  可你如果直接骂他娘,他可能就顺从了,二话不说,立即让道,少不得还要行个礼,表示歉意了。
  于是这一路倒是比较顺利地走到了午门。
  一辆辆马车拥堵在宫门口。
  宫门的宦官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势。
  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张安世底气足,我是给陛下送银子的,咋的啦,还不能坏点规矩,那么去问问朱老哥,银子重要,还是规矩重要?
  其实这样招摇过市,也是有另一个层面思考的,我张安世不能一个人做坏人啊,现在外头人骂我这样厉害,我也要面子的啊,反正谁挣了钱,大家出门左拐找谁去。
  此时,一个宦官问道:“承恩伯,您这是……”
  张安世中气十足地道:“去通报,臣张安世幸不辱命,挣了一些银子,给陛下送银子来了。”
  宦官打了个激灵,古怪地看着张安世,探头去看外头乌压压的车队,身子颤栗,然后道:“承恩伯少待,奴婢这便去禀告。”
  说罢,飞也似的往宫中深处去了。
  殿中。
  此时,朱棣的耐心显然已到了极限。
  夏原吉还在喋喋不休地给他算着账。
  “松江与苏州的大灾,朝廷花费十一万三千两,粮二十五万石。开春,朝鲜国遣九百三十七秀女入朝觐见,陛下又赐银两万九千两,丝绸三千五百匹……”
  他记忆力极好,说得如数家珍。
  当着朱棣的面,将国库的开支,统统说了出来。
  朱棣不耐烦地道:“好了,够了!”
  “陛下,臣说这些,是想告诉陛下,国事艰难,现在若是再不休养生息,那么国家将无粮可征,无银可用。百姓疾苦,难道陛下也枉顾吗?”
  夏原吉和其他的大臣不一样。
  其他的大臣高举的是所谓道德的大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