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958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江户氏此时显出了几分无可奈何的无力感,叹了口气,幽幽道:“回去吧,回去搜集我们的田产,还有江户上下田町人口的户册……”
  江户正三眼眸一张,下意识地道:“主公……这是要做什么?”
  江户氏闭了闭眼,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随即道:“整理之后,献给天兵。”
  江户正三一愣,摇着头道:“可是……”
  江户氏痛苦地闭着眼,道:“献上前吧!献上去,表示我们的臣服,一切都交托给他们,那么……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出路,这在兵法上叫做金蝉脱壳,一旦我们主动献城,虽然一无所有,却总比他们动手抢夺要好。何况我们主动献土,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做了表率,所以无论如何,他们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些补偿,将来的倭国,总还有我们江户家的一席之地。”
  江户氏顿了顿,张开了眼睛,眼中带着忧郁之色,接着道:“可一旦我们舍不得这些,真等他们找了理由动手,为了名正言顺,必定要昭示我们的罪状,再进行诛杀。到了那时,为了防患未然,必然要斩草除根,世间就可能,再没有江户氏了。”
  “时至今日,献土已是最好的办法了,这也叫以退为进,他日无论如何,总还会给我们江户家留下一个容身之处,会得到旌表,能足以得到善待。”
  在这短短时间里,江户氏在心头衡量再三做出的决定,江户正三却依旧还是无法理解江户氏的行为。
  他心头升腾着一股无名火,认为这样做,实在过于软弱,换做是他,必定要与这些天兵拼命。
  何况这天兵不是还没有动作吗?又怎么看得出,他们对这些土地如此垂涎三尺呢?
  故而他咬着牙,龇牙裂目,显得很不服气。
  江户氏看出他的不甘愿,便绷着脸,脸色凝重地看着他道:“家里的所有武士,都不可轻易动刀,不得直面天兵,有敢不顺从的,就立即驱逐出去。”
  江户氏的声音异常的严厉,江户正三听罢,猛地打了个寒颤,在江户氏冷冷的目光下,最终还是咬着牙道:“是。”
  ……
  次日,张軏继续进兵,短短数日之间,连破两城。
  这倭国的城塞,其实更多的像是堡垒,往往一个军事堡垒附近,则是街町还有田亩,因为堡垒占地不大,往往不过数十亩至百亩之间。因而城墙极为厚实,军事设施也极为完备,一旦战时,他们便召集武士和兵卫搬运堡垒外的粮食进入堡垒,进行鏖战。
  倭国最终会形成无数诸侯割据的局面,也与之有很大的关系,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堡垒,几乎是无敌的,而似这样的堡垒,散落于倭国,大大小小有数百之多,想要一一拔除,真比登天还难。
  可这样的军事要塞,到了明军面前,却好像豆腐一般。
  甚至,张軏懒得让人去炮轰城墙,而是利用抛物线,直接越过高墙,对堡垒内的人进行轰炸,如此一来,这种威力巨大的开花弹,一旦打入要塞之中,威力却比旷野和平地更为惊人,只数十炮进去,便足以让里头生灵涂炭,变成人间炼狱了。
  尤其是现如今,武备学堂毕业的炮兵武官,比之此前的炮兵实力更强了不知多少倍,他们熟知空间几何的原理,利用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空间几何知识,来对火炮的定位、方角位进行计算。
  尤其是三角学,可测算炮弹的射程,高度和角度等重要参数,几乎可以使炮击的准确性,直接提高十倍不止。
  至于微积分,这也几乎是必学的,通过微积分,测算出炮弹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轨迹,也是炮兵的关键。
  甚至……如何构筑炮兵的阵地,都会提前进行图纸作业,下达攻击之后,虽到不了指哪打哪的地步,却也几乎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了。
  当然,数学的应用,还是离不开火炮的工艺。
  若是火炮的制造残差不齐,炮弹的精度和装药量也都有巨大的偏差,那么所谓的计算,几乎就是笑话。
  因此,大明的火器作坊,讲究的是制式制造,不断提高其制造的工艺水平,使其达到炮兵营所需的参数,方可采购。
  这所谓的堡垒,对模范营而言,几乎毫无防卫能力,甚至反而给明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等于是叛军自行的凑在了一起,而后轻易被杀伤。
  攻取一个堡垒,只需短短两个时辰。
  在堡垒内被炸得差不多了,里头伤亡惨重,自然有人乖乖出堡乞降。
  到了第九日,这先锋的明军,便已距离幕府不过咫尺之遥了。
  而后续,朱勇的大军,也已抵达。
  一万两千的明军,浩浩荡荡地登陆。
  张軏没有等着与朱勇集结,虽然朱勇连发数道军令,教他就地休整,可张軏却只回了一句不必劳烦二哥,到了两日之后,先锋明军便对幕府进行了狂轰滥炸。
  而后一个又一个捷报,传到了朱勇的手里。
  朱勇龇牙裂目,此时却气得发抖,道:“早晓得他不是好东西,亏俺当他是兄弟,这样好啦,什么功劳都抢尽了。”
  骂归骂,可此时,也是无可奈何。
  朱勇甚至还只能安慰自己,幸好此番先锋的不是丘松那个浑小子,这张軏,好歹还可能给他留一口汤呢,若是换做是丘松那家伙,可能连洗菜水都不会给他剩下。
  朱勇心里虽有气,但总归不会耽误正事!
  当即,朱勇便以大将军的名义,命人昭告四方,下令各处叛军归降,又命倭国各处诸侯,在限定时间内,抵达幕府,迎接天兵,等候大明皇帝处置的圣旨。


第597章 赐宴
  “大捷,大捷……”
  “模范营进展神速,直捣贼巢穴,倭国大定……”
  一封封的捷报,几乎隔三岔五就送入京城。
  不只是文渊阁,便是邸报,也几乎隔三岔五的刊载。
  此次讨倭,实际上是万众瞩目的。
  对于朝廷而言,这似乎关系到了几个皇孙的藩地问题。
  而对于商贾们而言,这一次倭国引发的叛乱,让不少的海商损失惨重。
  当初倭国的贸易暴增时,不少的海商都纷纷前往布局,真可谓是春风得意!
  可反叛一起,不少的叛军,不只针对足利家族,更有不少,是因为海贸的发展,使他们陷入困境,因而这倭人叛军,甚至提出了攘夷的号令。
  只是这里头的攘夷,就是针对海商。
  因此,对于朝廷此番针对倭人叛军的打击,几乎所有的商贾,都格外的关注。
  此时……模范营的快速进兵,顿时令众人心中大定。
  原先还忧心忡忡的商贾,在此刻……却突然生出了奇怪的感觉。
  尤其是商报,格外的明显。
  从前商报对于海贸的担忧,大多在于打击海寇方面,刊载的不少消息,也是海外各藩镇遭遇了什么天灾,什么货物的短缺。
  可这些时日,却变得越发的有些异常。
  至少在张安世看来,事情的变化,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了他的意料。
  商贾们“觉醒”了。
  市场是可以扩大的,譬如这一次倭国的市场,就因为倭国的新政,而陡然扩大,使得贸易量暴增。
  而扩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新政现在看来,并非是人人都可以吃的补药,大明吃了可以强身健体,而对这天下万方而言,却也可能是饮鸩止渴。
  这就必然导致,一旦开始新政,就势必会引发混乱。
  而混乱的产生,也势必使大量的商贾蒙受损失。
  那么……这个世上,是否有一种,既可扩大市场,使大家都能挣的盆满钵满,可与此同时,却又不必承担风险和后果的方法呢?
  此次大明的讨逆进兵,显然好像突然之间,给了许多人答案。
  若是明军可以借此针对叛乱进行打击,那岂不是变成了一本万利?如此一来,不但倭国的国门大开,亦可高枕无忧。
  正因如此,此番进兵,商报对此最是关注,不只是关注,而且它叫嚣的最是厉害,可谓是上蹿下跳,喋喋不休地称颂明军讨寇如何合理合法,一面又各种指责倭寇叛军的野蛮。
  这等言论,显然对天下的军民大有影响。
  大明的诸多学者,似乎一下子反过来了。
  以往以儒家为首,提倡与民休息的大儒如今销声匿迹。
  而叫嚣要在天下四方讨逆的学者,他们的文章,几乎渐而成了主流。
  倒不是因为,以往的大儒,他们的言论没有道理,儒家经过了千年的理论完善,他们的理论体系,显然要比新学的学者们,要扎实的多。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现在几乎各大能够见诸报端的文章,几乎对于以往的大儒文章都拒之门外,而对那些提倡讨逆的文章,却极为青睐。
  报纸的传播力,是从前讲学模式的十倍甚至百倍,而叫嚣讨逆,即可获得丰厚的稿费,得到巨大的声望,反观现在的大儒,却已开始穷困潦倒,费劲脑汁的写的文章,却几乎鲜有传播,此消彼长,可见一斑。
  且随着一篇篇文章的出现,大量的学者,也开始在此基础上,拼命去寻找理论基础。
  这就好像,在士绅土壤成长出来的大儒一样,虽是先射箭再画靶,因为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征发大量的士兵以及徭役,必然伤害农业生产,且四处征战,无利可图,因此大儒们开始渐渐抛弃汉时的大复仇观点,转而选择忍耐和不征。
  而现在的这些学者,如今也在拼命的从各种古籍之中,寻找出古人的各种言论,用以充实自己的观点。
  以至于,不少文章甚至大量引用孔圣人、孟子、荀子、董仲舒的话,表面上,话还是那些话,可解释权却完全变了。
  在此前大儒们的诠释之中,圣人推崇的乃是垂拱而治,是温和的形象。
  而新的学者,则也效仿此前的大儒,断章取义一般,直接摘抄这些古之圣贤们的只言片语,转瞬之间,圣人和先贤们,仿佛摇身一变,却又成了“大复仇”、“大一统”、“威加四夷”的形象。
  张安世看着,忍不住有些苦笑,他现在渐渐意识到,以往那个他推着天下,去实施新政的时代,已渐渐过去了。
  而现在,似乎开始越来越多人,将自己乃至于是整个朝廷捆绑起来,为了达到自己的诉求,开始推动着朝廷和自己向前走。
  这个新兴的新贵阶层,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
  而且越来越熟练于拉拢学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来开始为自己攫取利益。
  张安世恰恰却处于这样的风口浪尖,因为大量的学者,开始大规模的引用张安世以往的一些措施,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甚至有些话,张安世分明没有说过,可经过杜撰,且经过一次次的艺术加工之后,却好像一下子,成了发人深省的警言一般。
  以至于新的商报文章之中,直接引用张安世蛮夷即禽兽的话,借以来论证倭人非人的主张,尤其是不肯开化,敌视海商的倭人……
  这令张安世自己都觉得有些言论有些过分,总觉得激烈的过了头。
  可他想要跳出来辟谣,表示我张安世没有说过。
  可显然,这是徒劳的。
  在文渊阁里,胡广几人,看张安世的眼神,似乎也都变得怪异起来。
  他们是经常读报的,万万没想到,和他们交往时,还算温和的张安世,竟是偏激到了如此的地步,有一些话,看了都教人不寒而栗。
  终究,饱受儒学熏陶的读书人们,即便是摒弃了儒学,可骨子里,终究还是有温良的一面的,有些过分的言论,总是教人不寒而栗。
  而张安世的眼里,却写满了委屈,颇有几分无处话衷肠的冤屈。
  “电报,新的电报。”
  文渊阁,又被新的电报,打破了沉寂。
  一般有什么急电,才会有舍人,火速来奏报,不需通报处理。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大学士,都搁下了手头上的事。
  “讨逆大将军,寻访到了足利家族的嫡亲血脉,此子乃足利义教幼子,居然躲过了叛军的杀戮,被其家臣小心收留藏匿,诸公……将军朱勇、张軏,恳请朝廷……册封其为倭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9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8/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