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928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显然……就是为了等着有朝一日,用这些书信,来胁迫这些人跟着自己谋反。
  可以说,彼此的双方,都在耍心眼,每一个人肚子里,都有一个算盘。
  “封存起来,待会儿,一并解送京城。”
  邓达交代之后,又道:“这些书信,一定要保密行事。小夏,你亲自去押送,沿途要快马加鞭,倒是这些叛贼,可以慢慢押送去。否则……一旦教人知晓,咱们掌握了这么多的书信,许多人怕要坐不住了,到时……谁晓得会不会又生什么枝节。”
  夏瑄点头道:“那好,我明日出发。”
  邓达却摇摇头,深深地看了夏瑄一眼,便道:“事不宜迟,迟恐生变,最好现在就出发,动用邮政局的快马,咱们是邮政司的人,调拨起来更便捷,这事太大,越是拖延,就越可能生变。”
  夏瑄听罢,略一沉吟,也明白这时间上的重要性,于是道:“好,听邓长吏的。”
  邓达却又道:“还有一事……”
  他想了想,道:“当初咱们可是承诺了疍民和这么多百姓的,等你入京之后,若是能有幸见着宋王殿下,定要……将此事说清楚讲明白,你我的功劳事小,可失信事大。”
  夏瑄颔首:“长吏放心,我心里有数。”
  邓达不忘叮嘱:“沿途要小心。”
  二人商议过了,夏瑄只去小憩了片刻,随即便开始出发。
  另一边,邓达人等,奏请福州城内的邮政局,请邮政局这边出面,召集所有的驿卒,而后想办法安置随来的民团。
  福州城内,许多人却是五内杂陈,有人自是松了一口气,有人内心不由遗憾。
  可更多的,却是内心不免滋生震撼的。
  这浩浩荡荡的反叛,却只转眼之间,便被平定。
  如此大的风头,如今……却什么也没有剩下了。
  至于城外的民团,固然称不上训练有素,却也都在城外安置,没有滋生什么乱子。
  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本还想召邮政局的人来询问事态,做出一副犒劳的姿态来,只可惜,邮政局并不想搭理他,自顾自的去维持秩序了。
  而此时的京城,却因夏日炎炎,使人焦躁。
  这种焦躁,更多来自于许多处的叛乱。
  叛乱发生,朝廷依旧按兵不动,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传入京城,使许多本就躁动之人,越发的躁动。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朝廷倒也没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
  倒是张安世,虽说一直待在宋王府里,可现在却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在盼着消息来,毕竟这一次,他也进行了一场豪赌,赌的就是,当地可以靠自己维持住事态。
  毕竟……若是只依靠精锐的模范营四处弹压,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疲于奔命之下,必定会引发问题。
  这会使朝廷在左右权衡之下,不得不对这些此起彼伏的叛乱,最终选择绥靖。
  正因如此,所以他才一直按兵不动。
  可问题就在于,如果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更严重呢?
  一旦如此,到时,不但朝廷可能一改此前的弹压,转变成招抚,而招抚也必定会减缓新政的实施。
  另一方面,张安世作为这一次平叛的总指挥,也可能因为坐失战机,从而被人弹劾。
  张安世当然不怕弹劾,可放任叛贼做大,本身就难辞其咎。
  “殿下,司卿胡穆求见。”
  “哦?”张安世的眼眸顿时亮了几分,道:“快请。”
  不多时,胡穆匆匆而来,他也深知张安世一直急于等待消息,见到张安世,便迫不及待地道:“殿下,有消息。”
  此言一出,张安世猛地一张眼眸,振奋精神道:“什么消息?”
  胡穆也不废话,直接道:“福建那边,传来消息,各处的驿站,已招揽人马平叛了,似乎事情十分顺利。”
  “是吗?”张安世抖擞精神,随即问道:“是哪里的奏报?”
  胡穆道:“锦衣卫那边,传了一些消息来,除此之外,泉州的驿站,也有人快马送来了消息。”
  张安世听罢,却依旧面上带着紧张:“消息确切吗?”
  “这……不好说。”如今的胡穆经历得多了,自也是很谨慎,想了想道:“眼下还没有确切的消息来,不过……倘若消息确切的话,应该很快就会来更多的消息,加以印证的话,应该……”
  张安世吁了口气,道:“现在说什么的都有,各种消息满天飞,锦衣卫那边也有类似的奏报来。不过,在没有消息确定之前,倒也不敢深信。”
  胡穆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道:“广西那边,也有消息……说是许多民团……已有动作了。”
  张安世颔首道:“若是真如此,那么……就真的是国朝之幸了。”
  “国朝之幸?”胡穆奇怪地看向张安世,一时间读不懂张安世这话里的深意。
  张安世看了他一眼道:“若是这些消息确切,这就说明笼络天下百姓,是正确的。”
  胡穆皱着眉头道:“下官还是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张安世看着胡穆这一脸认真地样子,倒是欣赏胡穆这不懂就问的性子,便笑了笑道:“历朝历代以来,无论是什么朝廷,采用的治天下之术,或如先秦时那样,笼络诸侯,亦或者魏晋一样,笼络世族。到了大宋和大明,则是笼络士人以治天下。”
  “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这样的办法,成本低,见效快。只要笼络区区一些人,便可使天下安定,有何不可呢?”
  “所以才宋朝时开始,便有所谓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即便到了本朝,太祖高皇帝以淮右布衣而定天下,愤恨士人,可最终也不能免俗。”
  “可这样的做法,也是弊病重重,因为表面上,朝廷花了较少的成本,便可笼络士人,可实际上,这些人的胃口,是欲壑难填的,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远远超出了朝廷能给予他们的东西。朝廷给他们的土地进行税赋减免,可他们不会知足,却会选择隐藏土地。朝廷准许他们的家人不服徭役,他们便通过投献这样的方式,将大量的人口,都收入他们的府邸。朝廷教他们做官,他们便抱团一起,抵制一切危害他们的国策。”
  张安世顿了顿,继续道:“如此欲壑难填,时间一久,朝廷付出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这时候,与其如此,那倒不如笼络天下军民百姓了,要知道,军民百姓虽众,可他们更易满意,你赠一个士人官职、田地、奴仆,他可能还会觉得,朝廷给的太少,非但不会觉得这是恩典,反而会憎恨你。可哪怕你赠百姓哪怕一亩的田地,给他们一口吃食,他们却会对你感激涕零。”
  “这笔账,现在该好好的算一算了。”
  说到这里,张安世脸上的表情渐渐地肃然了几分,道:“趁着这个时候,将这笔账给陛下算清楚,那么针对这天下的国策,可能要改一改了。”
  胡穆更是不解了,不由道:“现在的新政,还有不足吗?”
  听到这话,张安世脸上的肃然倒是消散开来,微笑道:“不足的地方,多了去了,世间哪里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


第572章 战功显赫
  张安世的话,令胡穆深思起来。
  他当然清楚,宋王殿下的话,必然有他的道理。
  只是道理在何处,却还需他细细思量。
  毕竟这些东西,在四书五经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而今不少像他这样的读书人,曾经学过圣人之学,如今也都开始迷茫起来,便是这个道理。
  当初的时候,天下的读书人,可以说是一面倒的反对张安世,倒未必是所有的士人都是十恶不赦,实际上,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所学所知的东西,确实无法接纳张安世的行径。
  毕竟,一个士绅们所创造的田园牧歌的社会,张安世的许多东西,可称得上是离经叛道。
  只不过……如今新政推行,天下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在直隶,一船船的海外的商货流入,税赋也随之大增,许多的作坊拔地而起,各种大学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蒸汽机车奔驰在铁路线上,作坊林立,可以说属于士人的基础,其实早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此时,许多士人却惊异的发现,那本该亘古不变的圣人之学,已经不足以去解释眼前所发生的现象了,现实世界,好像已与他们彻底的脱节。
  固然会有许多食古不化之人,对此无动于衷,依旧坚持己见。
  却也有许许多多的士人,在迷茫之中,不得不去进行思考。
  他们越发的察觉,以往那些现有的知识所解释不通的东西,渐渐的从张安世身上寻找到了答案,在不经意之间,那潜移默化之下,已有不少像胡穆这样的人,其实已经脱胎换骨。
  很多时候,人就是如此。
  起初的时候,他们会陷入自我怀疑之中,不得已之下,痛定思痛,才开始去慢慢尝试着接受。
  可你只要接受了第一次,那么眼前就好像豁然开朗了一般,原先解释不清的东西,现在一下子明朗了,从前无法理喻的东西,你照着张安世的思路往上去套,却发现竟是这般的清晰。
  这个时候,像胡穆这样的人,已变成了张安世的模样。
  可怕的是,世间有一种心理叫做皈依者狂热,越是这样的人,他们在经历了迷茫,在慢慢开始对新的知识领域产生信服之后,往往这个时候,他们恰恰是最激进的。
  以至于,有不少读书人开始成日琢磨着去砸烂孔庙了。
  胡穆就是其中一个,只是他性子稳重一些,总不至偏激过了头。
  于是他告辞而出,可心心念念的,却是咀嚼着张安世的话。
  而张安世显然是不明白胡穆这种奇怪的心理状态的,他此时更盼望着来自福建布政使司和广西布政使司的消息。
  数日之后,东华门。
  此处乃是南京城的商业要道,此地专门设置了驰道,因而,大量的车马,源源不断地将供给京城的货物送入。
  大量的商贾云集于此,与此同时,因为此地热闹,所以城墙内外,数不清的店铺林立。
  有人的地方,就不免会有是非,因而,这里也几乎是南京城消息的集散地。
  因为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大家聚在一处,不免在附近的茶肆和酒肆之中闲坐之余,看一看新近的邸报,交流一些时闻。
  自然,比起邸报中的消息,某些街头巷尾的议论,自然也不免甚嚣尘上。
  说起眼下的局面,不少人为之皱眉,这天下不太平,难免令人忧心,再加上各地叛乱的消息,更人让人揪心。
  而此时,却有人每日都来此,多数时候沉默寡言,却是四处探听着什么。
  来人是自夏家来的,正是夏原吉的管事。
  夏家就这么一个少爷,现在生死未卜,虽然已派了人,想办法去福建布政使司寻觅,可实际上,这几乎等于大海捞针。
  夏家的管事急的实在没有办法,晓得这里的客商还有游人多,人多嘴杂,虽未必能打探到准确的消息,却也忍不住想探听一些福州府的蛛丝马迹。
  他这几日,探听的消息太多,说什么的都有,只是越听,他心里越乱。
  就在他竖着耳朵,听着邻座几个士人,以及隔壁一桌的商贾们商谈时。
  此时,有人上楼来,管事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却不由得一愣,他口里下意识地喃喃道:“老爷。”
  这声音很轻。
  显然管事也万万没有料到,今日夏原吉竟也会来此。
  这些时日,老爷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偏偏明面上却还倔强。
  管事曾提及自己来此打探消息的事,前些时日,夏原吉也不吱声回应。
  只是不曾想,今日老爷终究还是耐不住,也来了。
  管事连忙起身,给夏原吉让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9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8/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