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813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朱棣朝亦失哈使了个眼色。
  亦失哈便默契地又从怀里掏出几个银元。
  这店小二一看,顿时来了精神,于是便又搓着手道:“这……这……小的新来,可说不好,不过……不过……客官看到那儿吗?那位先生,听闻是半年前便搬迁来的,听说……身家还不小,是咱们店里的常客,要不,小的请那位先生……”
  朱棣对亦失哈道:“银子给他。”
  亦失哈便抓起一把银元,塞给了店小二。
  店小二已是眉开眼笑,只怕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好挣的银子,当下千恩万谢,而后忙去了隔壁,与那穿着绸缎的人细语几声。
  那人听了店小二的话,先是轻皱起眉头,狐疑地朝朱棣的方向看过来。
  似有几分犹豫。
  可这店小二却是巧舌如簧的,好似是将那人说动了。
  那人才气定神闲,徐徐踱步而来,带着微笑,朝朱棣作揖道:“这位朋友……”
  亦失哈立即先给此人让出一个位置来,请此人坐下。
  这人倒也不客气,落落大方地坐下,目光落在朱棣的脸上。
  “不知有何见教?”
  这人说话,竟是文绉绉的。
  朱棣道:“听闻先生,去岁便搬迁来了和州,却不知何故?”
  这人没有立即回答朱棣,而是道:“朋友高姓大名?”
  朱棣想也不想的就道:“姓张。”
  这人道:“未请教名讳。”
  朱棣道:“张安世。”
  这人听到张安世三字,先是挑了挑眉,又端详朱棣一眼,却是不由苦笑:“张安世那贼,若是张兄年轻一些,学生几乎要误以为,张兄就是那恶名昭彰的张安世了。”
  张安世坐在一旁:“……”
  这样当着面被骂,他张安世本尊很扎心呀!
  杨荣几人,则是连忙低头咳嗽,掩饰尴尬。
  还是朱棣最有定力,依旧面无表情地道:“还未请教你呢。”
  “鄙人吴同。”
  朱棣道:“久仰。”
  吴同这才道:“学生确实去岁就迁了来。”
  朱棣又道:“不知是哪里人士?”
  吴同道:“抚州府人。”
  朱棣点着头道:“抚州是个好地方。”
  “哪里……”吴同摇摇头,苦笑道:“自然是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只可惜……哎……”
  朱棣道:“可惜什么?”
  吴同叹气道:“大乱将至,免不得要生灵涂炭,如若不然,吴某人,又何至于举家迁于此呢?哎……”
  说着,吴同一脸如丧考妣的样子,显然对于家乡,他是无限怀恋的。


第484章 居功至伟
  朱棣反而有些疑惑了。
  他看着这吴同。
  似乎对于张安世的印象很糟糕。
  对自己的故乡,也满是留恋。
  可眼前这人,竟是举家迁徙于此。
  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实在教人觉得匪夷所思。
  于是朱棣怀着满腹疑惑问道:“大乱将至,生灵涂炭?”
  吴同见朱棣一脸狐疑,却又不由得苦笑:“看来张兄是不了解时局啊,你可知道……如今这天下,早已是干柴烈火,只需要有一个火星子,便要大火熊熊?”
  朱棣虎躯一震。
  张安世则只是勉强笑了笑。
  “你听何人说的?”朱棣冷声道,却尽量收敛住自己的怒气。
  吴同道:“人人都在说!我在抚州时,当地的教谕就大谈此事,而且……还有许多宫中和朝中的秘闻,这张安世……实乃混世魔王,张兄也不想想,那河南和关中,杀了多少人,真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吴同说罢,不断摇头:“还有一位叫庐山闲人的文章,不知张兄可曾拜读?”
  “庐山闲人?”朱棣挑了挑眉,觉得有印象。
  张安世和亦失哈,都身躯一震。
  这一桩钦案之中,以陈登为首的这群人,就是打着庐山闲人,亦或者是某山中人的名义,写下许多的文章,四处传播,引的人心惶惶的。
  亦失哈便在朱棣耳畔,低声嘀咕几句。
  朱棣:“……”
  朱棣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随即,朱棣便看向吴同道:“虽未拜读过他的文章,不过……似乎也有耳闻,只是不知这庐山闲人……文章中都说了什么?”
  吴同眼中不自觉地透出了几分愤然,憋着气道:“天下的百姓,受了张安世等人的蛊惑,已开始不安分了,可谓是蠢蠢欲动,这张安世以新政来诱使那些不肯安分守己的百姓耕种土地,以至一些有志气自食其力的百姓,也开始对富户滋生不满。”
  他说着,脸上的愤然渐渐变成凄然:“放眼天下诸省,迟早……是要有大变,到时……那些刁民……还不知会干出什么事来,哎……想我吴同,百年的家业,哪怕当初元末天下大乱时,这家族的基业也不曾动摇,可如今……竟要做这丧家之犬。”
  说到此处,吴同开始垂泪。
  朱棣直接瞠目结舌。
  不过在角落里被人包夹着的陈登,却是另一副表情。
  朱棣道:“既如此,那么为何要举家来此呢?”
  吴同苦笑摇头着道:“怎么能不来?你若是知晓,天下即将要生变,人头要落地,你还敢在家乡中待下去吗?哎……那庐山闲人的文章,我拜读过许多,越读越有道理,这新政真是害人,是要挖我们的根,是要教我们死无葬身之地啊!”
  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几分悲切,继续喃喃道:“我吴某人,或许未必拍死,可是……我有家有业,家中数十口人,总不能坐以待毙,留在家乡,任人宰割和杀戮吧?我可以不在意自己,可是我不能不在意我的家人。”
  吴同垂下泪来,擦拭眼泪。
  朱棣觉得有理,这道理还真没有错。
  就像当初的他,说实话,若不是朱允炆逼得急了,哪怕只是让他做一个富贵闲人,或是做一个富家翁,他也不可能将一家老小的脑袋系在自己的裤腰带上去拼命。
  张安世在旁冷不丁地道:“真可怜。”
  陈登在一旁,却是如遭雷击一般。
  他愣在原地,一言不发,脸色却难看极了!
  因为……那个庐山闲人……就是他的化名,他的许多文章,都是通过庐山闲人的名义发出去的,为了论证新政即将要教天下的士绅和读书人绝迹。
  他这个礼部右侍郎,仗着自己在庙堂中的高位,可是在不少宫中和朝中的秘闻摘出来添油加醋,为的就是让世人警惕新政的危害,同时……为反新政而积蓄力量。
  在他看来,天下士绅十数万众,掌握无数钱粮和田地,更握有无数的人口,只要大家能够众志成城,必可使这新政胎死腹中。
  可是……
  吴同此时道:“在抚州的时候,我每日拜读这些文章,又听到一些亲戚故旧们每每谈及此事,真是五内俱焚,夜不能寐,每每半夜都要惊醒,实是惨不忍言……”
  陈登:“……”
  陈登的文章,效果确实达到了。
  只是……
  只听吴同继续道:“就这般数月不到的功夫,我便已觉生不如死,后来听闻附近乡中有一故旧,竟是举家迁徙去直隶,我便再也坐不住,待在乡中,如坐针毡一般啊。”
  陈登此时暴怒,冷声道:“所以你来直隶?”
  吴同看着他脸上的怒气,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下意识地道:“不来直隶,天下还有何处可去?去西洋吗?西洋那鬼地方,水土不服,又要远过重洋,更听闻,那诸藩王,更是歹毒,人去了那儿,就成了他们的牛马。”
  吴同说着,痛不欲生道:“天下哪里还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呢?都说人离乡贱,我吴家累世家业,若不是不能立足,为何还要出走避祸?”
  朱棣这时候,大抵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
  你说这事荒唐吧,它确实很荒唐。
  可你要说他不合理吧,它居然很合理。
  朱棣道:“那么为何要来这和州?”
  吴同便道:“直隶这儿……毕竟是天子脚下,又是张安世这些贼子们在此,这皇家和张家的家业,还有不少和张安世沆瀣一气的商贾,他们的家业,尽都在此。所以我听人言,天下再乱,也乱不到此。可要教我去应天府,去栖霞,我却不肯。栖霞和京城,实在看不过,不忍去见张安世和他的党羽那猖獗的模样。再者说了,听闻那儿,伤风败俗,人人只谈钱和言利,世风败坏。”
  “后来,又听人说,现在京城和栖霞,地价高昂,若要置办宅邸,花销巨大,我吴家人丁不少,实在不愿花这冤枉银子。”
  顿了顿,他接着道:“倒是这和州,也在天子脚下,此地必不会有是乱子,且地价便宜,至少比京城和栖霞宜居不少,何况,皇孙殿下,虽也受那张安世蛊惑,可至少……总还算是招揽了当初的国子监祭酒邹缉人等在州中,总还教人安心一些!”
  说到这里,他幽幽叹气道:“哎……其实当初,我也不忍离乡,只是身边的亲朋故旧,举家迁徙者越来越多,这才痛下决心,等到了此地,方知……这天南地北,不知多少似我这般的人迁徙于此。”
  吴同说着,露出哀伤之色:“若非是张安世,我等何至沦落到这个地步,如今……是有乡南回,只好在此置产,这辈子寄居于此……”
  陈登整个人懵了。
  而杨荣和胡广坐在一旁,则是面面相觑。
  这事的逻辑,细细思来是有道理的。
  对陈登而言,他不断地渲染张安世的恐怖,渲染新政所带来的破坏,某种程度而言,其实就是系统性的在对天下的士绅和读书人们贩卖焦虑。
  士绅和读书人都是聪明人,聪明人就容易想的多,再加上这种舆论的渲染,令他们如坐针毡,这其实也情有可原。
  对于陈登等人而言,他们认为这样之后,必然会引发全天下反新政的浩大声势,而后他们悄悄在朝中,以天下各地的士绅和读书人为援,借此不断的打击新政,或许……真能阻止新政的蔓延。
  可他们偏偏想错了。
  因为对于吴同这样的士绅而言,他们当然是恐惧,可恐惧之后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8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3/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