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41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有这样的读书人,圣人之道怎么会断绝呢?”胡广红着眼睛,禁不住摇头感慨道:“坚持己见,不为名利所动,我不如也。”
  金幼孜一向沉默,此时也不禁动容,幽幽念叨:“哎……太可惜了。”
  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之所以可惜,对于文渊阁的人精而言,他们是可以海纳百川,接受年轻后辈们的一些不理智的,毕竟谁都年轻过。
  哪怕他们知道马愉所为,显得无比的幼稚,可内心深处,似乎又不免为这个晚生后辈的勇气所折服。
  于是,三位大学士一时间都默然无语。
  舍人则是六神无主地道:“现在该怎么办?吏部那边……”
  杨荣沉吟片刻,终于道:“吏部那边……照章行事吧。”
  “什么?”胡广皱眉道:“照章去办,难道接受马愉的请辞?若是如此,岂不是要贻笑大方?杨公啊,使不得啊,这马愉可能只是一时糊涂,可不能坏人的前程啊。”
  金幼孜也皱眉,忍不住道:“此人初入仕途,一时想不开,也是情有所原,可吏部那边,确实还需高抬贵手。”
  “这样说……”杨荣淡淡地道:“不接受他的请辞,那么……照旧让他来做这翰林院修撰,只是……他人在何处呢?”
  “这……”
  胡广懊恼地跺了跺脚道:“找,给我找,他总不可能这就回乡去了,必然还是在京城的。只要还在京城,总能找回来,只要找到他,老夫亲自去和他谈一谈,此人若是听教,总是能回心转意,他做的这些事,固然在老夫眼里看来也是错的,朝廷的事,自有陛下和文渊阁还有各部来操心。他年纪轻轻,懂个什么国家大事?不过是和一群读书人成日厮混,再加上才情甚好,不免放浪不羁而已。可再怎么样,也不能因一念之差,而坏了前程,十年的寒窗苦读,容易吗?”
  杨荣也不由的动容,叹道:“那就由着胡公吧,只是陛下那边,该如何交代?”
  胡广道:“我去说,反正陛下一向觉得我这人糊涂,说错了什么,陛下也不会猜测我有什么居心,至多也只觉得我一时糊涂罢了。”
  杨荣诧异道:“原来你竟也知道陛下知道你糊涂啊?”
  “杨公!”胡广大喝,气呼呼地瞪大了眼睛,凛然正气地道:“你能不能少说几句。”
  杨荣:“……”
  胡广深吸一口气,低垂着头想了想,似乎心里也有了一些计较,想好了说辞,便道:“去知会一声,说臣胡广要觐见。除此之外……”
  说着,他看向那舍人:“速去吏部,告知吏部那边,二十四个时辰之内,要将这马愉给我寻到,至于他的辞呈,暂时先压一压。”
  说罢,直接匆匆去了。
  杨荣则是瞥了金幼孜一眼道:“你为何不去。”
  金幼孜叹道:“胡公若言,陛下只以为胡公有赤子之心,你我二人若言,陛下只怕要以为我等又打什么盘算,陛下之心,深不可测,为人臣子的,难以预料,因而……不敢言。”
  杨荣低眉沉吟:“胡公才是真有大智慧之人啊。”
  ……
  永福船坞。
  此处,一艘海船正在此铺设龙骨。
  如此巨大的海船,采用的乃是下西洋的福船设计。
  这等船速度不快,可好就好在载货量极大,乃是当下订购商船的重要款式。
  天上下着淅沥沥的雨。
  马愉此时,穿着蓑衣,头戴着斗笠,从这船坞中出来。
  他与马三一前一后。
  他顶着风,压着斗笠出来,徐徐踱步而行。
  此时的他沉着剑眉,思虑着船制造好的时间,除此之外,便是购置新船的可能。
  吕宋的那位长史同年,已经回了书信,颇为热络,尤其是听闻了马愉即将要筹建起来的船队,兴趣更为浓厚。
  这一下子,至少船队至吕宋的航线,可以高枕无忧了。
  那长史甚至在书信中提及到了吕宋驻京城的使节,因而马愉也悄然去拜访了一番。
  彼此的交流是很顺畅的,一方面有长史府的人作为桥梁,另一方面,大家都有各自对对方感兴趣的东西。
  当然,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沟通也十分顺畅。
  此时的马愉,心里已有数了,他原本是想将这些舰船,用作进出货物之用,说白了,就是船运。
  可现在却改变了主意。
  因为对吕宋了解越多,便越知道此时的吕宋,对于大量的大明特产奇缺,尤其是当地的汉民,还有宁王府中,甚至还包括了当地不少土人中的豪商,自己的舰船,应该会第一批制造出来,若是能自己驮载一大批货前往吕宋,那么就是一笔巨利。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货物了,十几条船的货物,价值不菲,花费是惊人的,从瓷器到丝绸,再到茶叶以及其他吕宋所需的财货,这些都需花大笔银子收购。
  马愉计算过,这些货物,至少需要花费纹银七八万两以上。
  不过若是能平安运送到吕宋,那么价值至少可在三十万两纹银之上。
  可购船已让他消耗一空,这货物又从何而来?
  思量再三,他眼下正在与不少的商行细谈。
  因为他察觉到,茶叶和丝绸还有瓷器等传统货物,相较于时下不愁销路的钢铁、火药还有大明最新的棉纺而言,其实销售的渠道并不广。
  这也可以理解,现在太平府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建设,开矿需要火药和钢铁,军械也需火药和钢铁,至于寻常百姓的棉纺,也是当下较为火热的商品。
  可瓷器、茶叶、丝绸等物不同,虽然销量尚可,可大明制的瓷器和茶叶、丝绸在两京十八省,却是卖不上多少价的。
  毕竟,生产的多,可市场却是有限。
  此时,马愉口里喃喃念着:“若是去和丝商、茶商还有瓷商们谈,叫他们供货,等货运至吕宋兜售之后,再付银子,或许他们是肯的。”
  马愉的声音很低,听不清,马三好奇道:“少爷,你说什么?”
  马愉道:“我说……现在做这几样买卖的商贾,最愁的就是销路,而现在我们却能拿到第一批船,若是大宗的进货,他们一定求之不得,所以,若是迟一些来结清款项,未必没有谈的可能。”
  马三听罢,却不知该说什么好,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便道:“少爷,你真不做官了?”
  马愉毫不犹豫地道:“做官没什么意思。”
  马三甚是可惜地道:“可少爷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马愉温和地道:“读这么多年的书,想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现在思来,做官没什么意思,即便去做了翰林,也不过庸庸碌碌,与百官为伍。所谓的谏言,人家也未必肯听,等到二三十年后,即便运气好,真有幸能成为大学士和部堂,可又怎么样呢?那时我已垂垂老矣,吃饭都要人喂了。可这个不一样……”
  说到这里,马愉兴奋地道:“从前我以为,从商不过是低买高卖而已,现在方才知道,这一切都可自己做主,做官若是有了一个念头,那也要藏在肚子里,要恪守中庸之道,讲究的乃是不露痕迹。可干这个事,起心动念之后,便要思虑再三,思虑之后,便可试试看,且事情一定要考虑周全,如何与人交涉,这里头,很是有趣,你等着吧,迟早有一日,我会成为陶朱公,我在这太平府呆了这么久,愈发的觉得,将来这天下必有大变,到时一样不比埋首案牍要差。”
  马三见他兴奋的样子,差点要哭出来:“可是少爷,您可是状元公啊,若不是为了做官,你考这功名做什么?”
  他依旧不明白,当初马愉科考,不就是为了做官吗?可现在好好的官,怎么马愉说不做就不做了。
  马愉坦然地道:“我要考的就是这个功名。你啊,什么都不懂,我若只是一个举人,若是去和做大买卖的商行交涉,人家未必肯信任我。”
  “可我状元功名在,即便不为官,人家却已久仰我的大名,不敢怠慢。你等着瞧吧,明日我去与一些瓷器商和丝商洽谈,能不能让他们先供货,就看这个功名了。”
  马愉显得很有底气,这天下三年才出一个状元,这状元的身份,某种程度就是信用。再者说了,他的手里还有十艘船呢!
  有这两样东西,那些茶商和瓷器商见他要大规模的订货,也绝不会教他先付银子。
  说穿了,只要能达成合作,就意味着这一次的大买卖,他马愉的船队若是有了风险,那么他与丝绸、茶商们共同承担。
  可一旦能够平安送达,那么这巨大的利润,他马愉就占上了大头,其他购船的小股东以及茶商、丝商们则赚小头。
  至于风险的问题,他也已早有所计算,一两个月后的季节,吕宋以及松江、泉州一带海域都不会有什么大风浪。
  另一方面,吕宋长史府的人已经透露,过一两月之后,会有海路巡检司的舰船,有一趟往吕宋去,到时自己的船队,只要尾随巡检司的舰船同往,就更不可能担心海上的蟊贼了。
  所有的风险,他已计算得清清楚楚,并且排除了个干净,若是再出意外,那么就只能说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了。
  可马三却是痛心疾首,他甚至不敢回去给老爷报信。他其实深知少爷历来执拗,他又劝说不动,于是他心里既急,又无可奈何。
  就在此时,远处,在淅沥沥的雨幕之后,有人大呼:“可是马学兄……”
  那声音,带着狐疑,显然有人认出了马愉,却又见马愉这个样子,令他觉得是否认错了人。
  马愉听到这个声音,大吃一惊,忙是压下了斗笠的帽檐,没有回应,而是行色匆匆,迅速地进入了人群里,带着马三,冒雨而去。
  只留下那纶巾儒衫,撑着油伞之人,一脸狐疑,似乎也觉得自己认错人了。
  “好险,差点被人撞见。”马愉舒了口气,而后笑了:“哈哈……”
  马三委屈地道:“少爷……好生生的官不做,非要这般见不得人……”
  马愉道:“非我不愿光明正大,实在是悠悠之口,实难堵住。与其去和他们解释,不如避了人,做自己的事。”
  他们回到了自己租赁的地方,刚刚进门,却见外头竟有官差模样的人,手里拿着一幅画像,在隔壁拍门,呼道:“此人可认得吗?噢,这并非是逃犯,此乃状元公,听闻他不见踪影了,现在四处都在寻访他。”


第432章 挫骨扬灰
  此时,许多人已开始四处出动,寻找这位状元公了。
  不过显然,这些人的效率,却是低下不少,远不如厂卫。
  只可惜,要寻状元公之人,断然不会和厂卫沾上关系。
  马愉听闻隔壁有人询问自己的事,倒也怡然自得,他自有应付之道。
  却是悠悠然地回到了自己的书斋里头,默想着接下来要办的事。
  大宗的货物,从起运到靠港停泊,再到发卖回款,以及银行的利息还有各货商的结款。
  这里头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自己敲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都是致命的。
  “哎……只恨各藩国的读书人太少啊。”马愉叹了口气,又喃喃自语地道:“若是读书人再多一些,那就好了,各处都可结交一些朋友,哪怕提供一些讯息也好。”
  马愉说着,一脸可惜地摇摇头。
  马三道:“少爷,我倒听闻这太平府,到处都在捉拿读书人。”
  “这怎么叫捉拿呢。”马愉笑了笑道:“这叫让读书人找一点事做,叫忠孝两全。”
  马三道:“小的其实也不懂,只知道这太平府内外,没人敢轻易戴纶巾,穿儒衫了,就怕被认为是读书人,被抓去忠孝两全。”
  马愉听罢,哈哈一笑:“有意思。那岂不是和我一样,虽有功名在身,可横看竖看,却都不像读书人?”
  说到这里,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猛地一拍头道:“有了,我又有了一个新主意。”
  说罢,一脸兴奋地道:“来,给我笔墨,修书。”
  马三有些不情愿地道:“少爷,老爷那边,要不要回一封书信……”
  马愉徒然收起了几分兴致,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若是知道我辞官,必要火冒三丈,非要跑来京城打我了”。
  马三哭丧着脸道:“到时我怕也要被打断腿的,呜呜呜……我的腿没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7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1/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