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22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如果赵王当真病了,一定会有人快马送入宫中,不可能等使者来见时才告知。
  若只是小病,无关痛痒,那么作为使者,按理来说也应该隐瞒,因为毕竟只是小病,不应该让君父担心。
  所以,如果朱棣此前没有收到急报,那么现在解缙的标准答案应该是赵王无恙。
  这殿中之人,谁不是人精,只听此言,顿时便明白,好戏登场,有人要搞事了。
  朱棣道:“何疾?”
  解缙道:“心疾。”
  朱棣:“……”


第417章 说最软的话,做最狠的事
  朱棣面无表情,凝视着解缙。
  在朱棣的心里,解缙是属于狡诈多端的人物。
  可越是狡诈之人,其实外表越显得忠顺,至少解缙的面目,可谓是器宇轩昂,即便流放至爪哇六年,面容憔悴了一些,却依旧还是行礼如仪。
  这般的人,朱棣岂可不慎?
  此时,朱棣道:“心疾,什么心疾?”
  解缙恭谨地道:“回禀陛下,京城之事,赵王殿下在爪哇也略有耳闻,赵王殿下甚为忧心。”
  此言一出,朱棣色变,他睁大了眼眸,怒道:“京城之事,与他有何干系?”
  面对朱棣的怒目,解缙依旧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道:“赵王毕竟也是宗亲,乃太祖高皇帝和陛下之后,他与大明社稷息息相关,如何没有关系?陛下,臣斗胆而言,朝廷对于士人,过于苛刻,已至……人心背离的地步,赵王殿下远在爪哇,每每念及于此,潸然泪下,只是他毕竟乃陛下的儿子,虽犹豫想要上奏,为士人进言,只是奈何至亲,不敢贸然行动……”
  “住口!”朱棣大喝一声,勃然大怒。
  他一副没想到解缙竟敢如此大胆的模样,怒气腾腾地道:“那逆子,安敢如此!胆大包天,真是胆大包天!”
  解缙只好诚惶诚恐地匍匐于地,一时再没有言语。
  朱棣愤怒地来回踱步,看着那一个个噤若寒蝉的诸臣,火气越加浓烈,气呼呼地道:“他区区外藩,如何敢这样妄议?解缙,你乃是他的长史,他如此顽劣不堪,你也难辞其咎。”
  解缙只好道:“臣万死之罪。”
  朱棣冷冷地注视着他,尽显帝皇威仪,道:“这些,都是你教授他的吧?”
  解缙忙道:“臣辅佐赵王殿下,进言一些春秋大义,又何错之有?”
  似乎这六年的苦难,并没有让解缙长记性,甚至这家伙,似乎比从前更刚烈。
  朱棣更是大怒,于是道:“来人,来人,将其拿下!”
  朱棣一声怒吼。
  百官骇然。
  终于,还是有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赵王殿下与解公,毕竟远在爪哇,对于京城之事,所知不多,而京城传去的消息,辗转万里,早已面目全非,是以赵王殿下和解公产生了误解,也可以理解。可无论如何,赵王殿下与解公若有此意,也定是一片赤子之心。若只是因为如此,而治其罪,臣恐这普天之下,再无人敢说话了。”
  说话之人,乃是胡广。
  胡广本来是想装死的,他心里很是清楚,说出这番话,极可能会让陛下误认为他与解缙勾结,毕竟他从前和解缙的关系本就太近了。
  可若是一句不说,他又觉得实在无法给自己一个交代,终究还是站了出来。
  此时又有人道:“胡公所言甚是,陛下何须大动干戈,申饬赵王殿下与解公即可。”
  “陛下……”
  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用一种诡异的眼神看了胡广一眼。
  胡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朱棣方才慢悠悠地道:“下旨申饬,赵王这不肖子,要面壁思过。至于长史解缙,责令其返爪哇之后治罪,以儆效尤。”
  解缙心里叹了口气,却叩首道:“臣……谢陛下恩典。”
  他好像无事人一般,安静地谢了恩。
  只是对于百官而言,无论立场如何,至少大家心里,对于解缙还是颇为钦佩的。
  无论怎么说,解缙能够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偶像,绝不只是靠他的才学还有当初的高位带来的光环,此人颇具几分读书人的浪漫主义精神,总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这么一下,使人折服。
  朱棣显得很不高兴,甚至没有继续这场朝议的心情,当下直接拂袖而去。
  见陛下离开,太子朱高炽与张安世一道先行出殿。
  而在这殿外头,于谦美滋滋地听到解缙在殿中一番慷慨陈词,如痴如醉,那脸上怎么也盖不住的,是崇拜无疑了。
  其实这时候,他还年轻,尚还不如历史上的于谦那般老练。
  何况于谦的骨子里,就喜欢此等面对巨龙也能临危不乱之人。
  太子和张安世出来,他作为书佐,居然没有跟随,而是有一些失态,似乎想等解缙出来之后,一睹他的风采。
  张安世左右瞧了瞧,见于谦还和许多大臣一样,站在原地眼睛直勾勾地搜索着殿门,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于谦这家伙,在渐渐和他相处之后,张安世已经慢慢从于谦的历史光环中脱离出来。
  现在的于谦,在张安世的眼里,属于那种一身反骨的家伙,吃进去的营养,都他娘的被长在反骨上头了。
  张安世倒是耐着性子,回头朝于谦道:“走啦。”
  于谦这才醒悟,哦了一声,只好泱泱尾随张安世,只是他依旧有几分不甘心,一步三回头的,直到见着那解缙模糊的身影出现,许多人便蜂拥上去与解缙见礼,他才稍稍满足。
  等张安世和太子朱高炽话别,张安世领着于谦骑马带着护卫往栖霞去。
  张安世侧目看向比他落后一步的于谦道:“这解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
  于谦没有多想就道:“解公真乃大丈夫。”
  张安世无语地道:“大丈夫不是靠逞口舌之利的。”
  于谦便道:“可许多人,连口舌都不敢逞强。”
  张安世道:“这个人诡计多端,你别被他骗了。”
  “我宁愿被他骗,也好过……”
  “好过什么?”
  这一次,于谦骑着马,低着头,默然无语,不说话。
  他不太认同张安世的理念,可张安世确实对他很不错,他不是傻瓜,张安世给予他的信任,还有重视,是外人无法想象的,哪怕是他自己的亲兄弟,也未必能做到张安世这样的地步。
  所以他并非不愿直言,实际上他不是一个愿意委曲求全的人。
  只是他担心自己说出了实话,让张安世伤心。
  张安世心里颇有几分妒忌,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却不如那些“giegie”,这找谁说理去?
  张安世心头有几分气恼,却还是道:“此等人,最是要小心,历来嘴里说着仁义礼信之人多的是,可真正能承担大任者有几个?廷益啊……”
  张安世亲昵地呼着于谦的字,继续道:“你现在还年轻,以后你便知道是非好歹了。”
  于谦只道:“受教。”
  张安世回了王府,又吩咐长史府的人来,叫人去锦衣卫,查一查爪哇以及解缙的情况。
  当然,这事绕过了于谦。
  解缙则回到了鸿胪寺的住处,一时之间,又是门庭若市。
  可以说,鸿胪寺这些年来,不知下榻和接待了多少外使,却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
  即便是鸿胪寺卿,也亲自关照解缙,甚至希望能求解缙的一幅墨宝。
  解缙接待各色人等,无不尽心,几乎是发自肺腑的与他们攀谈,谈及时局,不免唏嘘。
  来者见了解缙,想到解缙之后,才有了新政,这文渊阁没有解缙的时候,竟成了这个样子,也不免有人触景生情,为之恸哭。
  反而是解缙,安慰来人。
  “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啊……到处都在拿人、杀人,人人自危,那些豺狼虎豹,又盯着咱们这些百姓的土地……”
  各种抱怨和委屈,犹如开闸洪水。
  解缙也只是感慨,回应道:“赵王殿下,每念于此,都不禁为之垂泪。只可惜,他区区藩王,又能如何?老夫不久之后,就要返回爪哇,毕竟可以远离这里的是是非非……”
  一听到赵王殿下四字,不少来人打起了精神。
  无论如何,赵王殿下也是皇帝的儿子。
  可当今太子,那张安世就是太子的妻弟,还有那皇孙……但凡是太子殿下登基,这新政至少一百年内也无法动摇的。
  至于百年之后,只怕他们早已被赶尽杀绝了。
  “赵王殿下贤明,解公能去爪哇,未尝不是坏事。”
  “这倒是实话,赵王殿下,礼贤下士,最是重视文教,每日读四书自省,又对人言,我大明在爪哇立足,我等与当地土人蛮夷之区别,不过是因为是否有圣人教诲而已,因而,耗费万金,命人编修书籍,广纳贤才,采纳各方良策,这爪哇……如今已有几分中国气象了。”
  解缙所谓的中国,乃中央之国之意,这几乎自古以来,藩臣对中央王朝的称呼,不过中国是有,可自称为小中国的却不少,譬如朝鲜国,亦或者安南国,便一向以此自称。
  众人听罢,又唏嘘不已。
  解缙又道:“将来若是失了田地,诸公将来有何打算?”
  “这……”众人摇着头,脸上愁云密布。
  解缙幽幽地看着他们道:“赵王殿下,有大志,愿复兴圣人之学……”
  此言一出,来人心中震惊不已。
  这里头,可不是复兴圣人之学这样简单。
  与其说是有大志,不如说是……
  听者抿着唇,没有继续深究下去。
  因为有些话,你知道就知道了,不必问得太细。
  如今这个局面,尤其是在直隶,在许多读书人和士绅眼里,是几乎没有容身之地的。
  其实,也并非是真正他们吃了什么苦头。
  某种程度而言,不少的读书人,依旧还是锦衣玉食,即便是许多士绅失去了土地,可至少这数百年的人脉和积蓄却还在,绝大多数人,依旧还是家中奴仆,鲜衣怒马。
  可人与人是不同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7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2/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