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475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张安世耐心地解释:“这样的马车……比之从前的马车,便利和舒适百倍,未来商行,打算建立一个造车的作坊,大规模地进行制造。只是眼下,橡胶尚且缺乏,无论是刹车、车轮等物,都有橡胶的需求,眼下能做的,就是将这马车,再改进一二,等待时机成熟了。”
  徐皇后看得云里雾里。
  而朱棣道:“此车可以试一试吗?”
  张安世便道:“可以的,只是陛下先观赏完这展厅,臣稍后让人安排。”
  朱棣倒是对于新东西,抱有期待感,尤其是张安世如此隆重地介绍,因而滋生了兴趣。
  尾随其后的百官们,却有不少人觉得乏困,这一路步行而来,本就疲惫,且不少人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
  张安世领着他们,转悠了一圈,这里其实多是民生用品。
  逛了一圈之后,张安世又领朱棣至军品展览馆,此处就更让朱棣生出兴趣来了。
  其中除了各种精钢打制的刀剑之外,便是五花八门的火铳,用途不一,还在此,摆了一门火炮。
  一圈走下来,除了朱棣有着几分津津有味,几乎所有人都是叫苦不迭。
  此时已至正午,张安世让人安排了午膳。
  寻常的大臣,自然是到一处地方吃,而朱棣和徐皇后,包括了随来的太子以及太子妃张氏,则安排在了小厅里。
  张安世陪坐,朱棣道:“今日朕所见……倒觉得颇有几分意思,只是……这些东西,为何要展示出来?”
  张安世道:“因为里头所有的好东西,都会有一个专门的评委会,最后评出优劣,再根据它的优劣,授予奖金。”
  “授予奖金?”朱棣来了兴趣:“奖金多少?”
  “第一名一个,三千两纹银。第二名两个,两千两。还有第三名三个,一千两。除此之外,还有优秀奖,则为二十名,三百两。”
  朱棣不禁大笑。
  连一直都不坑声,方才躲在大臣堆里的太子朱高炽,也不禁轻轻拽了拽桌下张安世的袖摆,仿佛是在说:“不要胡闹。”
  张安世道:“陛下一定觉得可笑,这里头展示的,几乎都是商会所造的东西,却为何……还要评出奖来,发放奖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发钱吗?”
  朱棣便不笑了,他显然听出了张安世话里的别具深意,故而道:“怎么,你这是何意?”
  张安世道:“其实……臣这叫立木为信,商行里的匠人,至多不过三四千人而已,虽有不少能工巧匠,可我大明,军民万万之数,能人异士,不知凡几。臣其实就是鼓励,那些能工巧匠,若是能制出了什么好东西,也愿意在来年的展览会上,展示出来,往后这展览会,可不只展览商会的东西。这展示,对他们有两个好处,其一便是若是想法好,有独创性,便可获得奖金。这其二嘛,则是不少匠人,虽有好的想法,能制出稀罕物,可奈何他们手头没有金银,无法进行生产,放在这里展示,便可让更多商贾看到,或许可以促成他们之间合作。”
  “所以,这个展览,臣格外的放在心上,甚至打算将来所有参会展览之物,都对它们进行登记,凡是愿意登记的,都可颁发专利证书,证明乃此人开创,将来若我遇到了什么纠纷,展览会这边会进行协调,为持有咱们展会专利的人,讨要公道。这另一个,便是展会可以作为中间人,或者是保人,若是促成了能工巧匠与商贾们之间的合作,有展会作保,可以让他们免去后顾之忧。”
  朱棣听罢,这才知道张安世的心思并非是邀功献宝这样简单。
  他皱眉道:“这样有什么用处?”
  张安世道:“用处可大得多了,陛下……我大明之所以比周遭诸藩更为强盛,是因为我们能制造更精良的武器,也是因为,我们有丝绸和瓷器这样的精美之物。更不必提,因为我大明灌溉了更多的土地,有无数的良田,养了万万军民百姓,反观天下诸国,虽也有不少不容小觑的,可也有不少依旧还生活原始,处于饮血茹毛的阶段。”
  “而这更精良的武器,更好的灌溉,更精美的器皿,难道不正是中原有千年昌盛的缘故吗?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不过是积累而已。历来总不乏在这天下,有绝顶聪明之人,灵机一动,产出某物,以至传诸后世子孙,造福天下。也有不少许多的技艺,却因为无法传播,最终消亡。正因如此,中原想要继续鼎盛下去,又如何能不重视这些技艺呢?”
  顿了顿,张安世接着道:“臣办展会的目的,就在于此,一方面是对能工巧匠进行鼓励,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凭借聪明才智,可以获得奖金,甚至可以有机会,与人合伙生产,创造财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延续这些技艺,陛下,祖先们的聪慧才智,已让我们这些子孙们受益匪浅,这才有今日的鼎盛,我们又岂可忽视这些呢,自然是要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能够惠及百年、千年之后的子孙。”
  朱棣听罢,若有所思,他仔细想来,自己对周遭诸国多是瞧不起的态度,称他们为不开化的蛮夷。
  若是读书人,对于蛮夷的区分,是以儒学来进行分别的,他们自认为,自己之所以有别于蛮夷,是因为自己读圣贤书,而蛮夷们却不知礼,与禽兽没有什么分别。
  可显然,朱棣不是读书人,他的思维和张安世一样,在他的立场,对于蛮夷的观感却是,我天朝无所不用,穿戴丝绸,能用更精致的器皿,有更精良的武器,种植有更精细的灌溉系统,以此来精耕细作。反观蛮夷,却穿着麻衣,饮血茹毛,确实有巨大的区别。
  于是朱棣颔首道:“张卿这番话,对朕颇有启迪,太子……”
  突然被点名,朱高炽便忙道:“儿臣在。”
  难得的带着几分苦口婆心的口吻道:“你不要总是听读书人的话,你这妻弟所言,有时更是发人深省。”
  朱高炽看了张安世一眼,点头:“儿臣知道了。”
  “不能只说知道了,若只是应声,谁不会?你乃储君,这几年,也协助了朕,料理了不少的事。朕也一直倚重你。”顿了顿,朱棣接着道:“想一个章程吧,依朕看,不能让张安世,用展会的名义来颁奖和登记,东宫……可以想一想办法,比如让东宫来出面,如此一来,也显得朝廷对此的格外看重。”
  朱高炽道:“是,儿臣遵旨。”
  用过了午膳,亦失哈却是匆忙而来,道:“陛下,镇远侯顾成急奏。”
  朱棣听到顾成二字,皱眉起来。
  镇远侯顾成,自是顾兴祖的祖父,一直奉旨镇守贵州。
  而一般是急奏的话,说明一定有事发生,于是他道:“何事?”
  亦失哈道:“思州与思南州的土司造反,镇远侯命贵州诸卫军马弹压,却因为军中缺粮……不只思州卫哗变,而且这土司趁此机会,发起攻击,镇远侯大败,折损三千人,退回了贵阳。”
  此言一出,朱棣脸色一冷。
  徐皇后和太子妃张氏见状,很识趣地起身,往侧室去休憩。
  见二人走了,朱棣才脸色铁青地怒骂道:“怎么会哗变?思州卫乃是精锐,其中有为数不少的武臣,乃朕的亲兵出身,顾成也是老将,素知兵略……如何会发生这样的事?”
  朱棣的震怒,是可以想象的。
  大明连鞑靼人都不放在眼里,可区区贵州土司,平定时竟也一波三折?如此大败,且不说损失,单单朱棣这个皇帝,也是脸上无光。
  亦失哈压低声音道:“镇远侯的奏报之中,说的是军粮运送失期,将士们勠力杀贼,可军粮却没有按时运达,因此士气低落。这思州卫平叛过程中,甚是骁勇,却因为无粮,此前许诺的赏银也不见分毫,因而……愤而哗变……”
  军中缺粮……
  朱棣的脸更沉了下来。
  不过,这一场大败,倒是可以解释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军中断粮,是十分危险的。
  只是贵州那地方,山地比较多,运输不易。
  可朱棣还是忍不住道:“既如此,为何事先没有谋划?贵州转运使,是干什么的?”
  亦失哈道:“转运使那边,也有奏报,说是贵州湿热,粮食容易泛腐烂,所以供应军需之粮,往往不可事先囤积太多,只能通过一次次的转运,这就加大了运输的负担……”
  “教他们不必解释了。”朱棣阴沉着脸,气呼呼地道:“转运使运粮失期,罢黜,索拿进京。镇远侯顾成,虽是情有可原,可折损了这么多的人马,也难辞其咎。念在他乃主将的份上,朕网开一面,让他戴罪,若是再不能平定思州和思南州土司,则数罪并罚,斩之。”
  朱棣斩钉截铁,语气不容人辩驳。
  亦失哈听罢,便连忙道:“奴婢这就去交代文渊阁的诸公……”
  朱棣道:“这文渊阁的诸卿,不就伴驾在此吗?就在隔壁,何须你去交代?朕亲自去!”
  说罢,朱棣站了起来,领着朱高炽和张安世,一道到了前堂。
  这前堂里,大臣们已吃过了午饭,随驾的人太多,大家只好拥挤于此。
  有人给他们奉了茶来,大家便各自落座,七嘴八舌地聊着。
  贵州的军情,是从宫里送来的,司礼监一份,文渊阁也有一份,所以,司礼监那边送给了亦失哈,亦失哈自去奏报。
  而文渊阁的奏报,则已送胡广和杨荣过目了。
  现在胡广和杨荣与随驾的大臣们都在一起,自然而然,这消息也就瞒不了其他随驾的大臣。
  这一路来,众大臣们本就怨声载道,现如今更是疲惫不堪,想到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大事,陛下少不得要立即起驾回宫去,大家少不得又要经一番跋涉回程。
  于是许多人禁不住唉声叹气,牢骚阵阵。
  “每日朝廷这样多的军国大事,却还让我等来这栖霞看什么展会。这……哎……看这些东西又有何用?我等在各部堂,哪一日不是日理万机?耽误一日的功夫……是何其大的损失?军民百姓们若知朝中诸公有此闲情逸致,更不知有多寒心。哎……”
  “是啊,是啊,我瞧那些东西,皆为奇淫巧技之物,于苍生又有何益?”
  “说到底,不过是想挣银子罢了,却请陛下和我等来……好教他们挣更多的钱,哎……这可都掉进钱眼里去了。”
  “自古以来,若是天子身边,有此等只知钻营,重金银而轻视军民的,最终哪一个不是身败名裂?罢了,罢了,不说了。”
  众人说的激动,似乎要一下子将所有的怨气都喷出来一般。
  自然,胡广和杨荣几个重臣,却一个个低头喝茶,假装没有听到。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装死,因为一旦你附和他们,就一定会传到陛下的耳里,难免失去陛下的信任。
  可你若是反对吧,那就要得罪百官同僚了,少不得会被人添油加醋的传出去,然后……引起天下读书人的反感。
  读书人是惹不起的,一旦得罪了他们,用不了三年,便会有各种歪曲你的段子和戏文出现!到时声名狼藉,还有什么脸面在文渊阁里任宰辅?
  蹇义也没吭声,不过他年纪老迈,此时年纪不小,心里也有怨言,只是他没附和罢了,却也觉得张安世这家伙,实在有些做事欠缺妥当。
  你做你的买卖,那是你的事,可别公私不分嘛!拉皇帝和百官来给你捧场,这像话吗?
  金忠懒得理其他人,这其实也好理解,他不是科班出身,从前是个算命的,别看是兵部尚书,可一旦开口,难免被人直接怼上来,到时脸面尽失。
  而且张安世这家伙挨骂不是正常的吗?没人骂,金忠才觉得奇怪呢!
  千万别让这家伙挨着老夫,金忠怕被溅血到自己身上。
  “老夫说句实在话,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现在好啦,耽误了军国大事,诸公,不能再坐视不理啦……”
  开口说话的,乃是户部的一个员外郎,他最是激动。因为他本是解缙的同年,原本还指着解缙这一棵大树好乘凉。
  结果解缙却因为张安世,被丢去了爪哇国。他心中大为不忿,对张安世的愤怒可想而知。
  有他开口,众臣自然仗着法不责众,更是热闹起来。
  却冷不防的,有人走了进来,众人下意识一看,却是朱棣。
  这一下子,这堂中猛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朱棣冷着脸,眼里杀气腾腾。
  原本因为贵州的噩耗,便令他龙颜震怒,心情正糟着呢!
  方才在外头,这些话他却都听在耳里,心中的愤怒就更甚了。
  别看大家只骂张安世,可朱棣很清楚,这些大臣多是指桑骂槐,他们不敢骂朕,便借痛斥张安世,来对朕口诛笔伐罢了。
  杨荣和胡广等人连忙起身,朝朱棣行礼。
  朱棣沉着脸道:“不必多礼了,卿等都是国家栋梁,不是一个个都是我大明的管仲乐毅吗,这天下离不开诸卿啊。”
  “臣等万死。”
  众人回应。
  那解缙的同年,心知这是陛下阴阳怪气自己,不由得道:“陛下,臣不才,却也忝为朝廷大臣,只是国家大事多如牛毛,可朝中君臣,却在此无所事事,所以臣才有此非议。若是陛下认为臣说的不对,臣当然万死。可臣却以为……大明想要长治久安,却需将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而非是这些鸡鸣狗盗之术。”
  说着,他恭恭敬敬的朝朱棣叩首行礼。
  朱棣张口,想说点什么,却发现……似乎这家伙……一句话堵得自己哑口无言。
  因而,内心愤怒,却又不知如何回应,脸上就更难看了。
  张安世见状,亦是脸色微变,你骂我张安世可以,反正我张安世也不算啥好人。
  可是侮辱我的展会却不成,我张安世要靠这个发财……不,要靠这个造福天下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4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5/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