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颜一看杨士奇的样子,忍不住老泪纵横:“那该死的胡俨,陛下……臣迟早也要成这样的人。”
朱棣:“……”
胡俨在门外头,他没资格进去,一听到该死的胡俨……心又咯噔一下,一时之间,竟是无言以对。
朱棣此时忍不住皱眉道:“朕当初见过杨卿,对他的远见卓识,颇有几分佩服,此人也是个极有慧根之人啊,哪里料到,竟成今日这个样子。”
李希颜只觉得兔死狐悲,因为他已经预感,自己很快和杨士奇不会有什么分别了。
“陛下,陛下……请看……”
却见亦失哈捡了不少揉成一团的纸团,打开,这纸团里,却是各种写了半截的文章。
显然……杨士奇似乎想得到他的答案,可是他失败了。
朱棣的浓眉皱得更深了,叹了口气道:“那人……到底有多大的学问,以至于李先生和杨卿家,还有那胡卿家,都成了这般?”
李希颜只能苦笑:“陛下,此人……若是当真能系统阐述他这番言辞,只怕可以成圣。”
成圣?
朱棣吃惊不已。
继孔子之后,敢被人成之为圣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宋朝出了一个朱熹圣人。
此后,便再没有所谓的圣人了。
当然,朱棣认为这可能只是虚夸之词,可即便如此,这话能从李希颜的口里说出来,却已是让人大为震惊了。
朱棣又看了看杨士奇,皱眉道:“朕会令御医来看,只要杨士奇病好,朕自会亲自召问他。”
朱棣随即目光又看向李希颜:“先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
李希颜道:“请陛下放心,臣不从杨士奇口中得到答案,便死也不甘心,臣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
朱高煦趁机在一旁道:“父皇,儿臣一定会想尽办法,为父皇和先生打探此人,我大明若有如此大儒,这正是父皇文治天下的结果啊。”
李希颜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朱高煦。
这也就是朱高煦运气好,不是他的学生,如若不然,这样的家伙,怕是腿也要打断。
朱棣知道这趟算是无功而返,心里不禁有几分失落,当下却也只好摆驾回宫。
百官散去,不少人心里不免也有些遗憾。
自然,这胡俨却被人围住了。
“胡公,你到底说了什么?快说一说。”
“是啊,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这些日子来,胡俨是第一次被人如此关注。
此时,他苦着脸道:“可不敢说,可不敢说,倘若诸位也成了李先生和杨士奇呢?”
“有什么不敢说的,大家群策群力,难道还解不开吗?”
“胡俨!”有人大喝:“你攀附权贵也就罢了,如今到现在……还想藏藏掖掖着什么?”
一听攀附二字,胡俨脸色羞红。
我胡俨是何等样的人,怎么成了那等攀附的小人了呢?
胡俨急了:“好,好,你们要知道,便告诉你们好了,李先生与我所困惑者,只两句话,一句为‘心即理’,另一句‘知行合一’!”
说罢,带着几分恼怒,拂袖便走。
心即理……
知行合一。
所有人都低头。
因为显然这彻底的颠覆了理学,理学的本质,又被人称之为道学,亦称义理之学。
何谓义理,即所谓理高于一切,也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
也就是说,人,尤其是读书人,想要自我实现,就必须消灭掉自己的欲望,一切以义理作为出发点。
它所强调的,乃是天理和人欲的对立。
倒是和佛家所谓的六根清净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理学的根本,其实在于“克己”二字,即克制自己的欲望。
可心即理三个字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直接和存天理、灭人欲完全背道而驰,既然心即理,那么又为何要克制自己的内心呢?
当下,便有人冷笑道:“邪门歪道之言。”
也有人道:“离经叛道至此,这等叛逆之言,简直污了耳朵。”
也有人不吭声,低头思索,就好像有什么东西,猛地在冲刺着他们的内心。
理学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极成熟的理论体系了。
它看上去十分强大,强大到已经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
这种可怕的理论体系,几乎没有弱点的。
唯一的弱点就是。
如此高深的理论体系,你放到现实中,却发现……好像会出错。
当然,绝大多数人会很快忽视这些现实中的问题。
因而,同样两句话,对有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可对有些人,却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心理排斥。
胡俨再没说什么,直接走了。
留下几个人,在此下意识的破口大骂。
也有寥寥几人,紧锁着眉头,转身便走。
一日之内。
整个南京城已是炸开了锅。
心即理,知行合一。
朝野内外,但凡是文臣,或者是读书人,几乎人人都在议论着此事。
叫骂声不少。
因为在不少读书人看来,此等离经叛道之言,居然引发了李希颜这样的大儒,胡俨这样的国子监祭酒,还有杨士奇这样的翰林如此震动。
这让不少读书人滋生出危机感,这无疑是对他们一辈子所学的否定。
而另一方面,却不少人开始探究起来。
因而……所有人都在争论,而且争论得极为热烈,甚至已到了让人面红耳赤的地步。
新晋的几个贡生,在客栈中饮酒。
这几个都是同乡且同年好友,平日里相交莫逆。
为首的一个,正是曾棨,其余周述,周孟简还有杨相,都是江西人。
此时几人已经高中,不久之后也即将踏入仕途,他们都有美妙的前程,因而他们的心情都不错。
让客栈的伙计,给他们这几个文曲星热了一壶黄酒,大家拿着酒盅对饮,虽没有美味佳肴下酒,却也让人心情愉悦。
曾棨先道:“诸君可听了今日的事吗?”
周述笑道:“如何没有听,哎,真是世风日下,如今竟有如此多妖言惑众者,连李希颜、胡俨这样的人,竟也不能免俗。”
“听说还疯了一个。”周孟奇亦笑着打趣。
曾棨却是不吭声。
杨相则道:“却也未必。”
于是三人都看向他。
杨相道:“心即理,此一言,对我而言,像是……突然是有人给了我一把钥匙,可钥匙打开了门之后是什么,我没想明白,却是觉得……像是……像是……”
曾棨意味深长地看了杨相一言:“像是什么?”
周述大怒,道:“杨贤弟,你也入魔了吗?这根本就是胡话,简直就是可笑。”
杨相苦笑:“什么叫胡话,此言足以令人深思,能说出此言之人,必定会天下一等一的高士,真是令人向往,若是能追随此人,穷究这根本之理……”
周孟奇皱眉道:“杨相……”
他已经不客气了,直呼其名:“你莫忘了,你从前读的什么书。”
“四书五经。”
“你学的是程朱理学!”
杨相道:“程朱之前,难道就没有儒学吗?程朱之后,难道儒学只有程朱吗?”
这一番话,直接让周述和周孟奇二人破防。
可他们最看不惯的,就是此等妖言惑众之言,于是,周述站起来,冷笑道:“好好好,我万万没想到,我竟结交了你这样的朋友,这酒,今儿是没法喝了,我有事,告辞。”
周孟奇也站起来道:“子非吾友也,割袍断义吧!”
二人气咻咻,大气凛然的样子。
曾棨一直轻皱眉头,想说点什么。
杨相却已起身:“还是我走吧,免得搅了二位兄台的雅兴。”
说罢,转身即走。
……
张安世觉得世道变了。
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在他身边蔓延。
这种不安,是物理意义的。
他去茶肆喝茶,带着京城三凶。
隔壁桌上,几个读书人本是高兴地喝着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