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汉王不一样,汉王虽然还死乞白赖地留在京城,可实际上……他封了汉王之后,就有藩地。
汉王的藩国是在云南,在那里,有大量朝廷赐予的田庄,还有当地财政的供养,也就是说,汉王在京城里,有举半个云南的军民百姓供养着,能穷吗?
张安世道:“所以阿姐打算拿这玉壁送给皇后娘娘,和汉王妃争一争?”
张氏蹙眉道:“倒也不是争,我乃长媳,怎好甘居人后呢?为人媳者,是最难的,既要侍奉公婆,教他们满意。又要亲近自己的夫君,教他安心,还要教好孩子,这每一处都不能出错。”
张安世便笑着道:“阿姐说的对,阿姐太厉害了,这些对别的无知妇人而言,当然是千难万难,可在阿姐这儿,算个什么。”
这话真不是吹捧,张安世的姐姐张氏,在历史上可不是省油的灯,被称为女中人杰。
张氏道:“不要油嘴滑舌,你年纪渐大了,要端庄肃穆,这才像个正儿八经的皇亲样子。”
张安世眼睛却瞅着玉如意,道:“阿姐,我能不能细细看看。”
张氏道:“你别想占为己有。”
张安世便凑上去,东看看,西看看:“这价格不低吧。”
“花了两千三百两,你姐夫现在还心疼着呢?”
张安世说着,已将玉如意捧在手里。
张氏连忙道:“小心一些……”
可说到这里,那玉如意却是啪嗒一下,自张安世的手里滑落。
玉如意倒是结实,落地之后,弹跳而起,竟没有碎裂。
只是这一下子,却让张氏惊呼一声。
一旁的宦官则如恶狗扑食一般,一把将玉如意捡起,又跪下,口里称:“奴婢万死。”说罢,将玉如意高高捧起。
这玉如意虽没有摔碎,不过手柄的柄角却已磕破了一些。
在寻常人眼里,依旧还是奇珍异宝,可若是拿着一个有瑕疵的玉如意入宫,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礼算是……废了。
张氏眼里瞬间掠过一丝心疼,却是道:“安世,你……你……你没事吧……有没有伤着……”
张安世则是很平静地道:“阿姐,我故意的。”
张氏原本眼里还满是关切,可听了张安世的话,骤然胸脯起伏,七窍生烟起来。
她禁不住瞪着这个亲兄弟,咬着牙根呵斥道:“张安世!”
“阿姐。”张安世依旧嬉皮笑脸:“你先别急,听我说呀,这礼送过去,有个什么用,保管那汉王妃还是要压你一筹的。”
“阿姐,你在东宫养尊处优惯了啊,平日里都是高高在上,送礼这样的事,你得问我。”
张氏恼怒地道:“所以你便将你姐夫好不容易得来的如意砸了?”
张安世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我还不晓得姐夫和阿姐的性子?我若是不砸,你们无论如何也要将这礼送入宫去的。阿姐,你信我,皇后娘娘喜欢什么,天下没几个人比我更清楚。”
似乎还怕张氏不信,便接着道:“阿姐不信,可以在外头打听打听,这南京城里的妇女之友是谁?”
张氏心疼地取了玉如意检视,她算是被自己的兄弟给气着了,姣好的面容上,眼帘垂着,虽看不到她要杀人的眸光,可怒气好像还在积攒。
“我张家真是撞了鬼,教我有你这种混账兄弟。”
张安世道:“阿姐,这礼的事交给我吧,我保管皇后娘娘到时喜欢得不得了,到时候天天夸你。咱们至亲至爱的皇帝陛下若要知晓,只怕也要对姐夫和你另眼相看。”
“你别说啦,我不听。”
“阿姐非听不可。”
张氏绷着脸,默不作声。
张安世有点无语,怎么和自己料想的不一样,这到底是不是亲姐啊。
不成,这礼非要他安排了才好,这可关系着姐夫的地位问题。
姐夫长得又不好,身材又差,腿脚又没人家利索,而且还是长子,那些做父母的,不都更亲近自己的幼子?
堂堂太子,能处处被人压着吗?
徐皇后和陛下感情之深,人所共知,所以徐皇后对太子的态度,对皇帝的影响必是极大的。
张安世便梗着脖子道:“阿姐,这是你说的,你教我死的,那我死,我死给你看,你不答应,今日我便不活了,我上吊。”
说罢,嗷嗷叫的开始解自己的腰带,一面要寻房梁。
张氏只款款坐着,冷漠地看着张安世。
宦官们却是吓坏了,一个个要拦着,这个道:“哎呀,公子别闹啦。”
“公子,有话好好说,娘娘见你这样,该多伤心。”
张安世不理他们,寻了一个觉得较为安全的地方,便要开始系腰带,一面道:“谁都别拦我,都别拦我。”
说罢,朝向一旁的朱瞻基道:“瞻基,你睁大眼睛看着,看一看你娘是怎么逼死你的亲舅舅的,你好好做个见证,以后你没舅舅啦。”
第033章 入宫
朱瞻基依旧跪坐着,靠着小几案子托腮,一脸无奈的样子,却没吱声,好像习惯了。
张安世此时则是目光炯炯地盯着张氏道:“阿姐,我最后问你一句,你肯不肯答应。”
张氏的眼眸由冷漠渐渐开始眼泪婆娑起来,脸上浮上伤心之色,擦拭着眼泪道:“我怎会有你这样的兄弟,你现在就敢这样,将来指不定会是什么样子,这事我不管啦,由着你去,你自己干的这些混账事,你自个儿去和你姐夫说……”
张安世心里又怕张氏伤心过度又是惊喜,搞定了阿姐,姐夫那边就没问题了。
但是看着一贯十分疼爱自己的姐姐,那伤心的样子,还是心里愧疚的,于是便道:“阿姐,你别哭,你听我的,保管有用,我们让皇后娘娘见识一下我们的厉害。”
张氏擦了眼泪,别过头去,不理睬张安世。
张安世有点无奈,只好走到朱瞻基的跟前,摸摸他的头道:“瞻基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以后要懂事,不要惹你母妃生气,你不知道阿姐为你哭过多少回了。”
朱瞻基昂着头,看张安世,作痴呆状。
张安世又讨了个没趣,便讪讪道:“那我走啦,我去准备大礼去。”
说罢,看了姐姐一眼,便转身而去。
他有信心,只要这事办好了,姐姐就会高兴了!
……
深秋时节,南京城落叶飘零,靠着东宫这边,宦官们争相在门前的街巷处清扫着腐叶。
一顶轿子已在太子妃张氏的寝殿前等着了。
宦官和宫娥们则在此躬身等候。
太子朱高炽却是坐立不安,时而背着手站起,时而又坐下,端起茶盏来想喝一口,下一刻却又将茶盏捧在手心里,最终,茶水凉了,便又放回茶几上。
“安世的礼呢,怎么还没送来,待会儿就要入宫了,不会耽误事吧。”朱高炽垂头丧气。
他知道张安世闹着要送礼。
也知道张安世要上吊。
还知道张安世这几日不见影踪,似乎是在张罗着什么。
对此,朱高炽很无奈。
能有什么办法呢?虽然明知这个家伙上吊是假,可不顺着这个小子,朱高炽还真怕有个什么好歹。
朱高炽只能长吁短叹。
到了现在,重新备礼已经来不及了。
母后身子刚好,礼物不是随便送的,必须得表现出儿子和儿媳的孝心。
那一柄玉如意,寓意就极好,尤其是那铭刻的“寿”字,是从汉文帝留下来的墨宝里拓印下来的,再由能工巧匠雕琢而出。
之所以选择汉文帝的行书,是因为汉文帝乃是有名的孝子,汉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朱高炽正是想借此来寓意,自己和汉文帝一样孝顺自己的母亲。
只是……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朱高炽心情郁郁地摇头。
一旁的张氏终于道:“殿下,时候不早了,恐怕得赶紧入宫觐见,再迟就怕来不及了,总不能教父皇和母后多等。”
朱高炽面露难色道:“只是这礼……”
张氏道:“要不想办法,在内库里选一件?”
朱高炽露出苦笑:“哎……还是再等等吧。”
若是内库有适合的,当时就无需特意买回那柄难得的玉如意了。
张氏看了看太子的脸色,忍不住温声道:“请殿下不要责怪安世,他虽总是爱胡闹,可本心是好的,不过是希望能够为殿下分忧而已,只是他年纪还小,做事不懂掌握分寸。”
一旁的朱瞻基道:“不对,母妃前日还哭着说怎么有这样的兄弟……”
张氏斜视朱瞻基一眼。
朱瞻基便立即垂下头,耷拉着脑袋继续嘀咕:“可母妃就是这样说的呀。”
张氏道:“我能说,你不能说,他是你舅舅。你在这世上,至亲的除了你的皇爷、皇祖母,还有父母,便是你的娘舅了。对你的舅舅,你可以私下里觉得他有不妥的地方,但对人不能这样说,你要维护他。”
在张氏认真的目光下,朱瞻基似懂非懂地点头。
朱高炽在旁便笑了笑道:“本宫自然晓得的安世的本心一直都是很好的,爱妃放心,本宫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是本宫看着长大的,他的心性,本宫岂会不知吗?”
朱瞻基道:“我懂父亲和母妃的意思啦,舅舅是个混账和糊涂虫,可他也是我们家的混账和糊涂虫,所以不能责怪他。”
朱高炽:“……”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了急切的碎步声。
紧接着,有宦官来报:“禀殿下,邓健来了。”
朱高炽摆出威严的样子:“叫他进来说话。”
不一会,邓健便匆匆进来,行了礼。
朱高炽道:“安世呢,怎么不见他踪影?”
“安世公子说,时间有些赶,他已备好了礼物,但是担心时候来不及,所以先行让人送去午门,这样的话,也不耽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的功夫,他还吩咐奴婢,让奴婢也随太子殿下和娘娘入宫,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