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442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1:09
  “就在昨夜,左军和太湖军联手,将苏州营一举歼灭。”宇文承朝端起酒碗,自饮自品,平静道:“苏州营全军覆没,左军也是立下了赫赫功劳。”
  铁镣哗哗作响,文仁贵已经站起身,一脸恨意看着宇文承朝,厉声道:“一派胡言,苏州营何其精锐,岂会败给你?”
  “所以你连自己的部下也不相信?”宇文承朝嘲讽一笑:“昨夜一战,你的部下恰恰立下了汗马功劳,连公主对他们都是十分赞赏。”
  文仁贵握住拳头,青筋暴起:“他们怎会相信你?”
  “他们相信你。”宇文承朝放下酒碗,自己斟上,平静道:“是你在苏州营攻城的时候,带领他们袭击了侧翼,所以他们觉得你确实是以苏州营为敌。你带人入城,他们也都一清二楚,都以为你是归降公主。你给我铺了路,所以我带领他们再去打苏州营,他们当然以为是你的意思,不会有丝毫怀疑。”顿了顿,淡淡一笑:“当初是你将我引荐给左神将,他们都知道你我有交情,所以我替你带着他们去冲锋陷阵,他们自然是俯首听命。”
  “无耻!”文仁贵怒吼道:“你这个卑鄙无耻之徒,我……!”他惊怒交加,一时不知说什么,猛地向宇文承朝扑过来,宇文承朝端坐不动,沉声道:“要不要动手,等说完你再决定。”
  文仁贵一时顿住,却还是厉声道:“我与你没什么好说的。”
  “他们的生死,你并不在乎?”宇文承朝冷冷道。
  文仁贵盯住宇文承朝,厉声道:“你想怎样?”
  “文仁贵,你可知道你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宇文承朝凝视着文仁贵,淡淡道:“你手下那些人都以为你是运筹帷幄的智者,其实在我眼中,你有勇无谋,眼光更是奇差无比,否则也不至于像一条丧家之犬到处流窜,从青州流窜到江南。”
  文仁贵双目如刀,却不怒反笑,竟是在宇文承朝对面坐下,戴着镣铐的手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宇文承朝拿起酒坛,给他斟上,这才道:“你最大的错误,就是找了一面绝无可能成功的旗号。”
  “什么意思?”
  “你的目的是想铲除夏侯一族,恢复李唐。”宇文承朝道:“我只问你,你觉得你凭什么能做到?”
  文仁贵冷笑道:“无论能不能做到,这都是我毕生之志。”
  “一个人有目标,值得尊敬,可是只会喊口号而没有过人的谋略去达成目标,那就是愚蠢了。”宇文承朝淡淡道:“没有周密的计划,你所谓的毕生之志,只是一个笑话。”
  文仁贵冷哼一声,再次端起酒碗,又是一饮而尽。
  “你借助王母会的力量,想要铲除夏侯氏,看似高明,其实愚不可及。”宇文承朝叹道:“莫非你以为凭着这些魑魅魍魉,就能够撼动夏侯一族?江南王母会,钱家和其他世家是担心自己的前程,与朝廷决一死战。那些红腰带,不过是被妖言蛊惑,而黑腰带,几乎都是被诱骗或者强行拉进队伍,我只问你,这样一支队伍,到底得不得民心?”
  文仁贵嘴唇微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想要成就大业,只靠手里几把刀,或许能逞一时之快,却终究无法成事。”宇文承朝看着文仁贵眼睛道:“你找到王母会,可是无论钱家还是所谓的幽冥将军,这些人当真拥有民心?江南之乱,从一开始,其实就是一场闹剧,注定无法成事。”顿了顿,神情变得冷峻起来,道:“江南不是西陵,这里是大唐赋税重地,但凡有一丝一毫的变故,朝廷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会打过来,不会给江南任何喘息的机会。你们以为控制了公主就能够要挟朝廷?江南水乡之地,从地理来说,没有奇险可守,勉强称得上为屏障的只不过是一些水道,可是这些水道控制在太湖渔民手中,而江南世家恰恰与太湖渔民水火不容,所以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对水道的控制。”
  文仁贵自己拿过酒坛,往酒碗甄满酒。
  “江南反了,朝廷要打,你们无险可守,却指望着帝国周边诸寇能够趁势响应。”宇文承朝笑道:“你不觉得从一开始的战略就很可笑?”顿了顿,自己端起酒碗饮了一口,放下酒碗继续道:“如果幽冥是蠢货,由他统领的王母会又怎能取胜?如果他智慧过人,又怎会看不明白江南王母会根本没有胜算?我甚至觉得,幽冥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苏州王母会会成事。”
  文仁贵冷笑道:“如果他觉得苏州王母会无法成事,为何会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耗费精力在这边部署?”
  “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宇文承朝道:“可是我却知道,这次苏州之乱,哪怕你手下的左军没有反戈,甚至联手苏州营一同攻下沭宁城,但最终的结果,也依然是死无葬身之地。大唐虽然不复当年之强盛,可是如果盯死了江南,不惜一切代价要平定江南之乱,苏州王母会必败,而且唐军也一定会将所有的叛军斩尽杀绝,其中自然就包括你手下那些人。”
  “危言耸听。”文仁贵冷哼一声。
  宇文承朝淡然一笑,道:“是否危言耸听,你仔细想想应该会明白。昨夜一战,你手下那群人立下了战功,公主虽然没有明示,但可以看出,她应该会尽力保全这些人。只要有公主保护,他们至少不会跟着你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此番我带领他们建功,是将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若是你还在以他们的生死,自然该替他们谢我。”
  文仁贵大笑起来,嘲讽道:“宇文承朝,西北的风沙厉害,让你的脸皮也厚如城墙,这样无耻之言,你怎有脸说出来?”
  “我今天过来,只是看在还有过交情的份上,让你不至于死前还有牵挂。”宇文承朝站起身:“他们以后跟着我,我会尽力帮他们摘去叛党的帽子,所以他们未来的道路,你不用担心。”
  文仁贵一怔,随即笑道:“原来你是要来杀我?”
  “你活着,就存在风险。”宇文承朝淡淡道:“我不允许风险存在。”
  文仁贵看着宇文承朝,笑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宇文承朝,你确实是能成大事之人。”
  宇文承朝沉默了一下,才道:“其实我和你有同样的理想,也希望大唐能够重现往日的荣光,你我的目标一致,但是道路不同。我知道以你的性情,也无法劝说你和我走同一条道路,甚至会成为隐患。”
  “你说的不错。”文仁贵此刻却显得异常平静:“如果你们让我活着出去,我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你,也依然会带着旧部与夏侯氏不死不休。”
  宇文承朝凝视着文仁贵,沉默良久,终于道:“也许有一天,我会帮你达成夙愿。”
  “你?”文仁贵不屑笑道:“我做不到的事情,你觉得你自己很容易达到?”
  宇文承朝摇头道:“我从没有觉得这件事情容易,不过我比你清楚,要想达到目的,必须要有一杆真正可以让天下百姓归心的旗号,得不到民心的旗号,终究是自寻死路。”
  “你找到了得民心的旗号?”
  “没有。”宇文承朝似乎在回答文仁贵,又似乎在喃喃自语:“我正在找,而且我相信迟早能找到。”
  文仁贵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抬手抹去嘴角酒渍,看着宇文承朝道:“如果你真的有一天做到,可以到我坟前告诉我一声……!”随即自嘲一笑:“我死后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坟墓。”
  “达成夙愿的那一天,我会亲自给你立碑。”宇文承朝从怀中取出一只小瓷瓶,放在桌上:“它可以送你一程,没有痛苦。”
  文仁贵哈哈一笑,道:“你终究还是个讲义气的人。”伸手拿过小瓷瓶,将瓷瓶中的毒药到进了酒碗中,正要拿酒坛,宇文承朝却已经先行拿起酒坛,给他斟满了酒。
  文仁贵端起酒碗,看着碗中酒水,沉默了片刻,才抬头道:“你说的没有错,他们跟着我,没有活路。你带着他们,给他们谋一条生路,尽力保护好他们。”
  “我以性命向你发誓。”宇文承朝肃然道:“我将竭尽所能。”
  文仁贵笑道:“如此我也就没有什么牵挂了。宇文承朝,记住你的话,帮我完成愿望!”
  “好!”宇文承朝点头道:“还有什么要交代?”
  “没有了。”文仁贵仰首将碗中毒酒一饮而尽,放下酒碗,笑道:“对了,我还真想到一件事情,如果可以,将我的尸骨送回青州,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吧,那是我的家,我奔波多年,不想客死异乡。”
  宇文承朝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向文仁贵深深一礼,再不多言,转身而去。


第734章 过街老鼠
  时当黄昏,苏州城沐浴在夕阳之下。
  潘维行走出知府衙门的时候,抬头望向夕阳,脸上满是感慨。
  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再一次活着看到夕阳。
  当日潘维行亲自前往钱府,目的就是拖住钱光涵,为公主的脱身争取时间,钱光涵暴露真面目之后,并没有直接将这位刺史大人杀了,而是让苏州知府梁江源将其囚禁在知府衙门的大牢之内。
  这些时日,刺史大人在不见天日的地牢里等着被拉出去砍头的那一天,可是当他出来之时,却发现苏州城头再次换上了大唐的旗帜。
  知府衙门外,一辆马车已经在等候,一名大汉领着几名渔民打扮的兵士候在马车边上,见到潘维行被带出来,那大汉立刻上前,大声道:“你是潘刺史?”
  潘维行见他人高马大,腰间挂着两把斧子,以为是太湖渔民,心想水上粗民,不懂规矩,也不计较,点头道:“本官正是。”
  “潘大人,我叫陈芝泰,是顾大人的心腹,受顾大人差遣,过来接你。”大汉道:“顾大人正在招待其他人,不便亲自过来,潘大人请!”抬手请潘维行上车。
  潘维行有些迷糊,疑惑道:“顾大人?哪位顾大人?”
  “当然是顾白衣顾大人,他是大理寺的官员。”陈芝泰抬头挺胸,面对苏州刺史,毫无身处人下之感,得意道:“如果不是顾大人,这苏州城就成了叛军的天下,你潘大人也出不来了,潘大人可要好好谢谢我们顾大人。”
  潘维行死里逃生重见天日,心中虽然感慨,可是陈芝泰这几句话却还是让他有些不悦,毕竟是苏州刺史,这老脸还是要的。
  他也不废话,上了车。
  马车直接到了刺史府,陈芝泰令人去禀报,潘维行下了马车,这几日在地牢中,衣衫邋遢,看上去颇有些狼狈,随即看到从刺史府内一人走出来,儒雅斯文,向潘维行拱手道:“下官顾白衣,拜见刺史大人!”
  “你就是顾白衣?”潘维行打量一番,此刻还不知道这些日子到底发生何事,拱手还礼。
  “大人请!”顾白衣面带微笑,文质彬彬,也不废话。
  潘维行欲言又止,进了府内,到得大堂,只见一群人已经在门前等候,看到潘维行,众人纷纷行礼。
  潘维行扫了一眼,却也认出,这些都是苏州城的士绅豪族,人数不少,少说也有二三十人。
  “蔡老爷?”潘维行见人群中一名年过六旬的老者也在其中,看上去气色很不好,显得十分苍老,有些诧异道:“你怎么也来了?”
  蔡家在苏州也是名门望族,虽然不及钱家和董家的威望势力,但在苏州也是举足轻重的家族,这蔡老爷是蔡家的家主,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常年多病,平日里很少出门,这时候突然出现在刺史府,潘维行自然感到奇怪。
  “刺史大人有所不知。”一人叹道:“钱家谋反,将刺史大人关押起来,唯恐我们誓死效忠朝廷,所以找了个理由将我们请到一起,尔后软禁了起来。直到今天,我们才被官兵解救。”
  有一人咬牙切齿道:“钱家竟然反叛朝廷,该当满门抄斩。”
  潘维行明白过来,这时候只见顾白衣上前来,拱手含笑道:“刺史大人,城中叛军已经大致清剿干净,杭州营长孙统领领兵尚在清剿所剩不多的叛军残余,不过城中的秩序以及安抚百姓,还需要刺史大人和诸公处理。”
  “杭州营?”潘维行更是一惊。
  那位蔡老爷叹道:“刺史大人有所不知,这几日苏州城可是风声鹤唳,被一群邪魔霸据,幸亏太湖渔民和杭州的援兵抵达,才让苏州城转危为安。昨夜这座城就是人间炼狱,叛军和土匪没有任何差别,他们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许多无辜之人都死在他们的刀下。”
  “王母会就是一群禽兽不如的畜生。”一人双目泛红,握拳道:“他们昨日闯进我家,抢掠财物倒也罢了,家里被他们杀了数口人,如果不是太湖渔民及时赶到,我全家老小只怕一个不剩了。”
  这人一说,其他人也都是义愤填膺,一个个对王母会都是放声痛斥。
  “诸公先请坐。”潘维行明白了大概,让众人坐了,知道顾白衣官位或许不高,但此番平定苏州叛乱却是居功至伟,若非援军杀进城里,自己这条老命只怕也留不住,十分客气,抬手道:“顾大人快请坐!”
  “大人上座!”顾白衣倒是彬彬有礼。
  潘维行过去坐了,顾白衣在他下首坐下,潘维行扫了一圈,才苦笑道:“诸公,此番钱家叛乱,本官难辞其咎。不过如今叛军既然被剿除,当务之急,是要恢复城中的秩序。诸公都是苏州有头有脸的人物,城中秩序,还需要诸公一同维持。”这才看向顾白衣,语气温和:“顾大人,可是公主派你们前来平乱?”
  顾白衣也不直接回答,只是笑道:“公主如今在沭宁城,有惊无险。我的意思,苏州城这边要尽快恢复秩序,也好恭迎公主回城。”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潘维行连连点头,想到什么,问道:“却不知钱光涵那伙乱党现在如何?”
  顾白衣面带微笑,意简言骇道:“他们已经无法为恶。”
  潘维行微微点头,想了一下,才道:“顾大人,这些时日王母会控制苏州城,他们必然是清除异己,许多忠于朝廷的官员也都被他们荼害。此前城中的治安一直都是马长史和苏州知府梁江源负责,梁江源叛了,马长史他……?”
  “马长史遇害了。”一人在旁道:“听说是被苏州营统领刘宏巨亲手所杀。”
  潘维行一怔,又惊又怒:“那个畜生,马长史对他有提携之恩,他竟然……竟然恩将仇报!”
  “刘宏巨也死了。”顾白衣道:“城中的官兵,要么被迫听从钱家的吩咐,要么被他们杀害,所以眼下城中并没有什么官兵,都是靠太湖渔民在维持秩序。但他们都只是渔民,不方便一直留在城里,刺史大人,下官的意思,还是尽快以您的名义发布告示,让各衙门的官员兵士各归其位。”
  “顾大人,那其中可有不少人临阵叛变,投靠了王母会。”有人沉声道:“如今再将他们找回来,朝廷若是怪罪……!”
  顾白衣淡淡笑道:“他们也是形势所迫,大部分都不是真心投靠叛军。眼下城中的秩序需要他们维持,如何发落他们,还需要等候公主回城之后再做定夺。”
  潘维行点头道:“本官即刻发布告示。顾大人,还有什么事情是老夫可以做的?”
  顾白衣起身道:“大人是苏州的父母官,如何决断,全凭大人裁决。下官先行告退!”
  潘维行一怔,却见顾白衣拱手退下,说走就走。
  在场众人也都是面面相觑。
  潘维行有些尴尬,咳嗽两声,才道:“顾大人是大理寺的官员,地方事务确实不方便多言。诸公,苏州城遭此大难,咱们也都是劫后余生,如果不是顾大人,咱们只怕都要死在王母会的手上。”
  在场诸人都是点头。
  “诸公都深受王母会之害。”潘维行脸色变得冷厉起来:“如今在这城中,必然还藏有许多余孽。诸公都是苏州的士绅,人脉广阔,苏州城虽大,但在诸公眼里,大小事务都是一目了然。本官建议,大家都利用自己的人脉,动员起来,将藏在城中的余孽一个个都揪出来。本官待会儿就会发告示,只要有人检举王母信徒,必将重重有赏。”
  “大人所言极是。”蔡老爷正色道:“王母余孽如果不彻底铲除,日后死灰复燃,受害的还是在座诸位。老朽愿拿出一千两银子,用于重赏检举王母户信徒之人。”
  “我也捐献五百两!”
  “我捐二百两!”
  “我捐五百两!”
  “这都是为了咱们自己日后的安危,在下愿捐献一千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