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意味着,想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把车开进城区、在狭窄的街道上布置好攻击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
东风兵团想要取得优势,能够依赖的就只有最谨慎、最保守的方案。
那就是,渗透突袭作战。
霍科的营地不可能再用了,前几次撤离没有遇到突袭,并不意味着暗影兵团没有发现这个位置。
所以,东风兵团按照支援速度、支援距离、道路情况等等因素重新在邦隆远郊黄金农场附近的丛林中设立了营地,并在营地外围设立了前出接近1公里的多个哨位,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
而在这一切做完之后,更具体的实地侦查工作才正式展开。
陈沉自己是不可能再进入邦隆的,他不能去冒刚一进城就被人认出来的风险。
于是,这项工作顺理成章地交给了被划定在侦查组范围内的林河、矮脚、桑叶三人。
他们必须进入邦隆抵近侦查,进一步获取更详细的“战场情报”。
同时,他们还要兼顾人工情报的收集,识别出暗影兵团的核心成员,掌握他们的行动规律,为后续的作战计划制定提供完善的情报支撑。
这绝对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工作,陈沉本来计划给侦查组三天的时间。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去了一天,侦查组那边便传来了最新的情报。
而情报中所显示的内容,则让陈沉大吃一惊。
——不,并不是“暗影兵团已经离开邦隆”这类无厘头的消息。
而是“暗影兵团已经全面戒备,雇佣了上百名佣兵加强防守”。
现在,暗影兵团分部的警戒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核心建筑外200米,所有周围的十几栋民宅全部被纳入了警戒范围,将核心建筑紧紧包围在了中心!
听到这个消息,陈沉的脑子里不受控制地闪过了一个念头:
卧槽,到底是该说这些人怂还是应该说这些人精?
一支超精锐小队的覆灭当然影响重大,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决策、采用这种在陈沉看来完全是反应过度的方案来保证自身安全,显然已经足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
对方的指挥官,跟自己一样谨慎!
这又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陈沉提前准备的计划瞬间失效了一大半。
但好在,这样的策略也给东风兵团创造了全新的机会——他们不必再顾虑周边平民了,他们完全可以依托重火力对半径两百米的范围进行覆盖式打击。
可问题又来了,打完之后呢?
真正的特种部队,会那么容易被炮弹炸死、会那么容易因为高强度的火力而丧失信心吗?
不,绝对不可能。
所以,现在东风兵团所面临的情况,就像是一次缩小版的“城市进攻战”。
敌人可能会被重火力压在掩体内抬不起头,但一旦重火力停止、一旦步兵开始进场,东风兵团将要面对的,就是最凶险的巷战!
而且,最难以处理的是,由于建筑数量众多、重火力有限,东风兵团根本无力对所有建筑进行重火力打击,也无法确认地方指挥部的具体位置。
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对地方“主脑”进行精确打击,双方将在“相对公平”的情况下,打完一整场巷战。
很麻烦。
陈沉向所有队员做了最新的简报,而在听完陈沉的分析之后,东风兵团全员都陷入了沉默。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参与大规模战斗,但却是他们第一次与“专业化”的队伍进行战斗。
而这第一次“专业化”的战斗,强度居然就直接拉满了……
是的,哪怕是最没有常识的佣兵,只要是拿过去的就都会知道,城市巷战是最难打、最危险的。
尤其是对攻方而言,哪怕是开着装甲车进去,都要随时提防被一发RPG干碎。
当年老美的黑鹰坠落之所以那么出名,不就是因为那是城市巷战的典型教材吗?
现在,东风兵团需要进入的“城区”并不算大。
可是相对而言,东风兵团拥有的重武器也不多啊……
气氛一时有些凝重,但让陈沉惊喜的是,这些佣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自觉地聚在了一起、聚在了作战地图面前,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起战术来。
——当然,他们根本就没有按照正确的议事流程去讨论,提出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
但,只要有这个意识,那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支“专业化队伍”应该具有的心态了。
所以,陈沉也没有打断他们,而是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能去打什么巷战,太危险,效率太低了。”
“对方把民宅全部包括进来,还把平民都赶走了,这其实不就是一种自毁长城的行为吗?”
“我们可以没有顾忌了,可以打重火力覆盖啊,先炸一遍再说呗!”
“炸什么啊!我们没有那么多炮弹,现在也压根买不到!”
“不是还有AH-2吗?AH-2的话,杀伤半径60米,几发炮弹就够了吧……”
“杀伤半径60米那是无防护目标,城市建筑那么复杂,有30米就上天了。我觉得,还是火攻比较好。白磷不行,凝固汽油弹总行了吧?那玩意儿用橡胶加汽油就能做……”
听到这里,陈沉心里一个咯噔,看向了说话的那名佣兵。
居然是杨树……
这小子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激进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更激进的还在后面。
“如果要用凝固汽油弹的话,那不如我们直接上抛洒型铝热弹呗?你们看教材了吗?那玩意儿也不复杂。”
“看了,是不复杂,但材料还是挺难搞的,而且发射具也有讲究……”
“不是,我先打断一下,100米的半径,要多少当量的炸药才能一次性炸平啊?”
“那估计得要一卡车的硝铵。”
“一卡车的硝铵能买到吗?”
“……买到你也运不进去啊!”
“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同时解决投送和摧毁的问题。”
“啥办法?”
“我们去景栋租个货运小飞机——景栋不是有观光小飞机吗?”
“景栋没有啊,得曼德勒才有,而且小飞机不好租的,手续很复杂,我们这身份根本租不到。”
“不过你说这个,我倒是有个新想法,又快又好用——去搞个热气球来,邦康那边,什么天气预报局不就有气象热气球吗?我们多搞几个,应该能带得动小半吨铝热弹吧……”
……
陈沉目瞪口呆地站在一边,他看向石大凯,开口问道:
“他们的理论学习,是你组织的?”
石大凯默默点头,反问道:
“效果还不错吧?”
“……”
这叫不错?
我特么是让你们学特种作战,你们倒好,一个想打进去的都没有?!
真就全员大炸逼?!
第225章 总之,烧了再说吧
讨论还在继续,大家提出的策略很多,但每一种策略其实都集中在同一个思路上,那就是,重火力摧毁。
这的确是城市作战中最常见的思路,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李梅火攻、小男孩烧烤之类颇为极端的战例。
使用“非接触”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在确认安全之后再派轻步兵进入收尾,这无疑是最安全的手段。
但,最安全,并不意味着最常用。
因为这一类手段,对装备水平、火力饱和度的要求太高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作战还是会以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下去。
而一般来说,这种方式包括几步。
首先以优势兵力切断并孤立目标城市的对外联系。
随后,扫清目标城市外围,并建立可靠的攻击出发阵地。
紧接着,有目的地夺取目标城市的要点,达成城市与敌军后方部队分割。
最后,集中优势兵力逐步歼灭被分割的残余敌军。
按道理来讲,陈沉也是可以这么大的。
因为,敌人的数量虽然多,武装水平虽然高,但由于绝大部分武装人员都是佣兵,所以战斗意志不可能太强。
但问题是,他手中可以调配的人手实在太少了,在无法形成有效合围的情况下,敌人闪转腾挪的余地比己方要大太多。
到时候,被“集中优势兵力歼灭”的就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了……
陈沉眉头紧皱,他真的开始认真考虑队员说的“搞一车硝铵把目标区域炸成碎片”的方案了。
但无论是原料采购、炸药制造还是爆炸物投送,都是一个相当难搞的问题。
实在不行,调人吧。
从勐卡过来太远,但如果从彭德仁手里调点人,理论上还是不难的。
虽然这些人缺少城市作战经验、也缺乏基本的作战素质,但用来填线,还是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可是……
——等等。
如果自己只是需要填线的炮灰的话,为什么一定要用人去填呢?
炮灰真正的作用,是消耗敌人的火力资源,迫使敌人调动人手去处理,从而打破双方在小区域的力量对比,让指挥官能够轻松分割战场,在局部形成多打少、优打劣的局面。
所以理论上说,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标,炮灰的使用就算是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