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冬天的,母亲的手每次都被冻裂。
戴上手套,是不方便织毛衣的。
姜鹿溪跟她妈妈说要学织毛衣之后,她妈妈便笑着同意了。
她还记得当时的那一幕,母亲捏了捏她的脸,笑着说道:“小鹿溪,你想学也没关系,这样学会了,等以后长大了可以给你喜欢的人织,到时候他穿着你亲手织的毛衣,肯定很感动,不过现在只能看着学,我们家小鹿溪那么聪明,看着也是能学会的吧?”
就这样,母亲织着,姜鹿溪便在旁边看着。
看着看着,就学会了。
等第二年冬天的时候,姜鹿溪就给爸爸妈妈和奶奶全都织了一件。
只是那年,她的父母并没有回来。
来年冬天,姜鹿溪又早早的将新的毛衣给织好了。
只是那年,姜鹿溪的父母永远都穿不到了。
第64章 日暮归途
今天的天气很好,到了午时,天气也要比前几天暖和很多。阳光从窗外照进屋内,不只是阳光变得和煦,就连从院里吹来的秋风,也变得柔软了起来。
虽然深秋的风还是凉的,但是吹在身上只觉得清新舒畅。
程行很喜欢这个时代的风,不论是夏日带着些热气的风,还是秋天带着些凉意的风,这些风都来自于大自然,不论怎么吹,都会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觉。
到了后世,夏天与冬天都有空调,每天基本上都在跟空调里的风打交道,再加上不论是在家工作也好,还是在公司里工作,都很难去享受大自然吹来的新鲜空气,时间久了,就会给人一种很沉闷很压抑的感觉。
10年安城这座小城里的空气还很新鲜,每一口都是时代的气息。
姜鹿溪在织着毛衣,程行则是沏了杯茶,懒洋洋的看起了电视。
姜鹿溪织着毛衣时,有时候也会往电视上瞅两眼,本来他们家里是有一台创维电视机的,还是一台彩电,是她刚上学的时候父母从上海买回来的。
那次回家的时候,父母还因为这台电视机大吵了一架,母亲说买个便宜点的黑白电视机就行,而父亲说以前家里没有过电视机,人家家里都是彩电了,要买就买彩电,反正能用很久,我们走了,小溪在家里也能看。
母亲最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姜鹿溪记得那年父母为了能早去上海赚点钱,比往年早走了好几天,姜鹿溪是算着日子的,那年初三,父母就离开了老家。
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打雷把那台电视机打坏了,就没有再修过了。
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苦的时候,奶奶有好几次都想把那台电视机卖掉,但父母留下来的东西本就不多,哪怕吃的苦点穿的差些,姜鹿溪都不想去卖那台电视机。
对于三国,姜鹿溪只是从教科书上知道个大概,原著什么的她并没有看过,有一次去书店买作业本,看到了一本《三国演义》,问了下价格要二三十块钱一本,吓得姜鹿溪再也没有想要去买四大名著看的想法了。
安城一中是没有图书馆的,因此看到精彩的部分,姜鹿溪手里的活没断,也跟着看了起来,直到一集放完,姜鹿溪才发现快到一点了。
“该补习了。”姜鹿溪放下了手中的棒针跟线团。
“好。”程行也关上了电视。
其实程行本来是想换个台看的,因为这部电视剧他看过很多次,马超追曹操的那一段精彩部分已经过了,但看姜鹿溪看的那么认真,程行便没有换。
姜鹿溪将知识点给他讲解完后,利用最后的一些时间,针对性的给他布置了一些作业,将这些作业全都布置出来后,也就到了五点。
“路上注意安全。”程行道。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推着车子出了门,然后将门给关上。
程行伸了个懒腰,将姜鹿溪布置下来的那些题做完之后,程行打开电脑继续写起了《安城》,总归是曾经写过的东西,这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过去之后,安城也已经写了差不多有七万多字。
毕竟有好几天的放假时间在,平时每天放学后大概能写一两千字,而在放假在家的时候,五点钟补完课,程行利用剩下的时间差不多能写个三四千字左右。
《安城》的进程也要比想象中快上不少,不过再重写一次,因为经历跟阅历都要比前世写《安城》时多上不少的原因,程行估计重修后的《安城》,要比前世多上几万字,达到二十万字左右。
对于传统文学来说,一部二十万字的小说,就已经算是很长篇的小说了,毕竟按照他们这一行的字数划分,七万字以上的小说,就属于长篇小说了。
后世的程行写稿速度是很慢的,那时候他往往花费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才能够出一本二十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但或许是重生了,又或者是重写《安城》的原因,让他如枯木逢春一般,迸发出了许多干劲。
放在前世,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去写文,程行已经很难办到了,或许是某天来了灵感时,才会这般。
但现在程行只要坐下来,就有无数的灵感,只要坐下来,就有东西写,作为一个作者,大概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候吧。
因此篇幅即便是要比前世还要长上一些,但程行觉得接下来他依旧能保持一个月七万字的更新水平,而在这样的更新下,只需要两个月,安城就能全部完稿。
程行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在今年年底,把《安城》发出来。
第二天上午吃过饭后,程行依旧将台调到了昨天的《三国》上,而姜鹿溪跟昨天一样,则是边织着毛衣,边看着电视。
只是门外响起了开门声,程行的母亲从外面回来了。
邓英走进屋里后便问道:“你们吃饭了没有。”
“刚吃过。”程行回道。
“小溪呢?也吃过了吗?”邓英又问道。
“嗯,吃过了。”姜鹿溪点头道。
“怎么又在织毛衣,上次不是刚织好吗?”邓英问道。
“这是给奶奶织的。”姜鹿溪道。
“怎么能有那么懂事的孩子。”邓英心疼的不得了,这织毛衣的活儿,别说现在的人了,就连老一辈的人都不做了,现在有机器,一件毛衣几天就能织好,因此花钱买一件又不贵,谁还有那闲工夫去一点点的织。
“这是以前我们干的活儿,现在我都不会织了,没想你还织的那么好。”邓英坐下后在旁边看她织了一会儿感叹道。
“妈,你以前会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她织的快。”程行在一旁笑道。
“确实没有,这东西也是一件技术活,织的时候需要耐心,起针的时候也要紧密平整,要是不够紧密平整,后面织出来的毛衣可就不好看了。”邓英看了一眼姜鹿溪身上穿的毛衣,笑道:“小溪织出来的就很好看,果然是心灵手巧。”
……
第65章 红霞漫天
“妈,什么时候闲下来的时候给我也织一件,自从上次穿你给我织的毛衣,已经过去好多年了。”程行笑道。
上次穿自己母亲织的毛衣,还是在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自从家里有了钱之后,衣服就只是买了,就再也没有织过或者是做过,以前程行小时候还穿过母亲做的鞋,以及自己用缝纫机做出来的衣服。
那时候家里穷,不舍得用钱买衣裳,从衣服到鞋子再到上学用的书包以及装零花钱用的荷包,都是可以自己做出来的。
“去,我可没这个时间,而且我现在都不会做了,你不如让小溪帮你做一件,她做的可比我好多了,也比我快多了。”邓英笑道。
“那还是算了,让她帮我做,还不如我在一旁看着学,等学会了自己做来的实在。”程行在一旁笑道。
让姜鹿溪帮自己织一件毛衣,这事情恐怕得下辈子了。
虽然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相处,两个人的关系不如刚开始那么僵了。
但是他对自己的印象,估计还没有多好。
姜鹿溪的目光从电视上移到程行身上,抿了抿嘴,没吱声。
“小溪可没有时间给你做,再过不久就冬天了,做这东西不能戴手套,费时又费力的,你舍得我还不舍得呢。”邓英说道。
“对了,我爸呢?”程行问道。
“他在外面忙事情呢,估计得到晚上才回来。”邓英道。
“哦。”程行点了点头。
事实上,有些意见,程行一直想跟他们提,但不知道该怎么说,现在想来还不是时候,等再过一年等他们吃过这个苦头再提吧。
如果父母不在这个生意上吃些苦头,他们现在正在兴头上,自己现在的话语权还不太足,即便是提醒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听自己的。
程行的父母是开超市的,早些年他们南下去深圳,靠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深圳赚到了第一桶金,程行的父亲是把初中上完了的,在二十多年前,安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文盲,像父亲这样的学历,已经算是高的了。
在深圳赚到了一笔钱之后,父亲没有选择继续在深圳发展,而是在01年的时候回到了安城,那时候的安城百业待兴,比现在还要穷,父亲就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城买了块地,建立起了安城第一个大型超市。
那时候安城许多人都没有出过远门,哪里有见过这么大又能自选商品的店铺,而且下层瓜果蔬菜,上层衣帽服装什么都能买,价格实惠,又很方便。
因此,借着时代的风口浪潮,父亲在01年创立的巨轮超市开始在安城迅速火了起来,虽然2004年6月随着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中国零售业正式开启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外资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超市受益于税收、租金等超国民待遇,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资本支持赢得消费者青睐,实现高速增长,并迅速占领全国各大城市。
但因为父亲提前几年抢占商机,再加上本地政府优待的原因,已经在安城扎稳了脚跟,导致后来这些外来企业进驻本地市场虽然在其它城市里攻城拔寨战无不胜,但却并没有在安城对巨轮产生什么多大的影响,甚至如家乐福和沃尔玛在08年和09年的时候看到在安城占不到什么便宜,纷纷从中撤资。
因此巨轮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便在全市四县一区建了七座大型超市,而随着家乐福和沃尔玛的败去,父亲的野心开始逐渐膨胀。
父亲觉得连沃尔玛和家乐福都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那巨轮也就不该只限于安城一隅,毕竟做生意的,哪有满足于此的,父亲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在10年开始了盲目的对外扩张,同时对周围的三个市开始买地建超市。
但父亲的这一决策,无疑为后来巨轮的倒塌埋下了伏笔。
安城因为父亲的抢占先机,再加上本地政府的优待,在安城扎稳了脚跟,但在别的地方,已经有本地超市发展了起来,巨轮想要在别人的地方去啃骨头,自然是难上加难,这一决策,无疑让巨轮亏的血本无归。
但10年的这次扩张失败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两年后两家新生的本土超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没有跟巨轮硬碰硬选择在城市真枪实弹,而是先在安城的各个乡镇建立了超市,最后向城市靠拢,逐步蚕食掉了巨轮这条大船。
到了16年,巨轮已无容身之地。
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巨轮倒闭,最后父亲欠下了大量的外债。
还是快快的成长起来吧,等到那时候,自己有了话语权,便能改变巨轮最后的命运了,虽然以后不会缺钱,即便是巨轮倒闭了也没事,但这毕竟是父母一辈子的心血,前世母亲生了那场大病,很多都是跟巨轮倒闭有关。
下午的补课结束后,邓英对着姜鹿溪道:“小溪等下别走了,我菜都买好了,等下吃过晚饭再走吧。”
“不了。”姜鹿溪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说道:“奶奶还在家等着我呢,我要是回去晚了她会担心的,谢谢你了阿姨。”
“这样啊,行,那等有时间阿姨再留你吃饭。”邓英说道。
现在天黑的快,等下姜鹿溪走夜路确实不好。
“小行,你去送送小溪。”邓英对着程行说道。
“不用了阿姨,不需要送的。”姜鹿溪摇头道。
“没事,你这讲了一下午课,我看着都累,让他送送你怎么了?你是他老师,这是应该的。”邓英说道。
“我妈说的对,姜老师,走吧,我送送你。”程行笑道。
姜鹿溪看了他一眼,然后推着车子走出了大门。
姜鹿溪回头想把门给关上,程行笑着说道:“怎么?就那么烦我跟着你,人都还没走出来呢,就想把我锁屋里?”
姜鹿溪停下了脚步,不吱声了。
程行走出门,道:“走吧,放心,我不会多送的。”
姜鹿溪推着车子向前走去。